冬季即將來臨,蘭州市場上的供暖器具大戰隨之升溫———遇“冷”愈“熱”。記者近日在蘭州各大商場及雁灘日雜批發市場采訪時了解到,除了大部分的居民區采用暖氣集中供熱外,電暖器、空調、煤爐子比拼的大幕已然拉開。在“供暖經濟”的牽引下,今年的省城供暖市場競爭呈現出“四分天下”的趨勢。
電暖器賣火了同集中供暖等供暖方式比起來,電暖器無疑是供熱面積最小的,屬于典型的小范圍性供暖,但干凈美觀,可以移動,作為臨時應急,是一種不錯的供暖器具。另外,電暖器價格也越來越低,吸引了許多市民的目光。
它的這些特點在記者對中大電器的王經理進行采訪時得到了印證,王經理透露說,商場之間競爭激烈,商品的優質低價始終是邁入市場的“殺手锏”,如該商場推出的一批品牌電暖器,售價在百元左右,這些物美價廉的電器一面市就頗受顧客的歡迎,銷售勢頭看好!
而正在商場購物的高女士則告訴記者,她家備了兩臺電暖器,隨時可以在各房間移動;由于集中供暖、空調有些貴,燒煤爐又不現實,因此每年冬天就靠電暖器過冬。
蘭州各大電器商也看到了取暖電器在家庭中的作用,都不遺余力地推出特大賣場,通過讓利、贈禮、抽獎等多種活動攪熱了電器市場。國美電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受天氣驟冷的影響,目前市民購買家用取暖電器的積極性很高;商場本周電器方面的銷量是前兩周的二至三倍,銷售額也由之前的每周兩三萬元上升至目前的七八萬元以上。
空調銷量猛增受天氣轉冷的影響,空調的銷售量開始增長。
記者在蘭州各大家電商場采訪時,銷售經理們大都認為,眼下幾乎所有的空調品牌都打“環保”和“綠色”牌,并紛紛推出一些諸如“制熱節”、“采暖節”等大型商品促銷活動;空調作為取暖市場上的“貴族”,主要消費群一般為較高收入者,因此環保品牌不可丟;從目前情況來看,銷售情況還不錯,10月份第三周的銷售量比前兩周翻了一番。
跟其他取暖方式相比,空調的優勢顯而易見,檔次高,冷暖兩用,安全方便,外形又美觀;弊端是耗電量大,室內空氣干燥,同時價格無疑很高,1匹的空調每臺在千元以上,2匹、3匹的則更是水漲船高,分戶式家用中央空調系統成本更高,每套機組價值在萬元以上,鋪裝成本每平方米甚至達到500元。
煤爐子也“升溫”“蜂窩煤———”一位老者在記者身后突然扯開了嗓子,聲音嘶啞卻拖得悠長曲折,一如他背后那條蜿蜒的小巷。這樣一種“斜刺里沖來”的叫賣聲固然使得記者吃了一驚,但同時也使記者得以對老者所經營的“蜂窩煤經濟”進行關注。就在城關區的這條無名小巷里,在同老者的攀談中,記者了解到,許多農民工、城市低收入者及部分尚未使用暖氣的居民至今仍舊以煤爐子來御寒。
在蘭州雁灘日雜批發市場,一位賣煤爐子的中年婦女告訴記者,現在許多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居民都用煤爐子進行采暖,因為一來用起來便宜,二來取暖效果也不錯,受熱面積大,取暖的時候還可以燒水、做飯,一點也不浪費。
記者在批發市場看到,賣爐子的商鋪大大小小約有20家,來這里買爐子的顧客大多是中老年人。正在買煤爐子的王老先生對記者說:“同一些花費頗高的采暖方式比起來,也許正是因為煤爐子的‘土’,我們反而覺得它‘親近’;對于我們這些‘賦閑’在家的老年人來講,有的是時間打理煤爐子,也不怕臟,一用好些年,就是圖個實惠。”本報記者李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