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蘭州 供水行業的在崗職工平均年工資已經達到25212元,遙遙領先于位居行業收入第二的金融、保險業,與收入最低的行業比較高出16049元。
蘭州大學經管學院一位教授分析指出,蘭州供水(集團)公司“因虧損調整水價”的做法違背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分配原則,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有關資料顯示:蘭州供水(集團)公司從2004年到今年8月已累計虧損近8000萬元,然而,從統計部門的調查統計顯示:多年來,蘭州供水、電力、煤氣等壟斷行業職工工資卻一直處于20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中的首位,并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遞增,2004年該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年工資已經達到25212元,遙遙領先于位居行業收入排名第二的金融、保險業,與收入最低的行業比較高出16049元,相差達2.7倍之多。
水價聽證會上,蘭州供水(集團)公司申請調價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為了彌補蘭州供水(集團)公司目前的高額虧損。按理說,為了企業長遠利益和消費者的利益,讓消費者分攤一些負擔是可以的,但讓廣大消費者不能理解的是,在成本構成中,人工工資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企業虧損的情況下,工資收入排名行業第一位的蘭州供水(集團)公司為何不采取適當降低工資的辦法彌補一點公司的虧損呢?
排名:人均工資連年第一從2003年和2004年甘肅省按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統計來看,2003年,水、電力、煤氣行業年人均工資為17544元,位居各行業首位,比位居第二的交通、倉儲、郵政高出近3000元,比位居行業倒數第一、第二的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在崗職工平均年工資超出1萬元以上。
2004年水、電力、煤氣行業年人均工資達到19786元,依然位居第一,比上年增長12.78%,增速居20個行業第5位。
蘭州市按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統計數據顯示,在2003年蘭州市20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中,水、電力、煤氣行業年人均工資為22644元,位居各行業首位,2004年達到25212元,比上年增長了11%,把人們公認為高收入行業的金融、保險、教育、科研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比較:工資超過平均水平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蘭州市水、電力、煤氣行業年人均工資2004年達到25212元,與2004年蘭州市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14854元相比,行業工資要相差1萬多元。
而省統計局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近年來,水、電力、煤氣等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在崗職工工資與其他行業的差距在繼續拉大,全省的行業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差距已經由2000年的6924元擴大到2004年的11564元,蘭州市的這一差距2004年更是達到了16049元。
在這一背景下,蘭州市供水、電力、煤氣等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在崗職工工資年平均水平,與蘭州市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呈現出逐年拉大的趨勢。
說法:工資違背分配原則就蘭州供水(集團)公司在虧損額逐年大幅遞增,背負沉重包袱的情況下,還維持并繼續提高職工工資收入的不正常現象,蘭州大學經管學院一位教授分析指出,其做法違背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分配原則。正常的企業分配機制應該是職工的工資收入與企業效益密切掛鉤,效益好了就漲工資,效益差了就要降工資,而蘭州供水(集團)公司在嚴重虧損的情況下只是讓消費者多買單,自己一點責任都不承擔,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對供水行業工資收入排在各行業之首的問題,蘭州供水(集團)公司宣傳部部長田華強認為,供水部門之所以被大家看成是高收入單位,主要是受了行業排名的“水”,自來水公司職工的工資并不高。他說,集團屬于保本微利的公用型企業,根據蘭州市統計局2004年的統計,集團人均月工資1229元,至于獎金,每月平均也就是100元到200元。
加上半年獎、年終獎,職工人均全年收入還不到2萬元。至于福利,逢年過節一桶油、一袋面總是有的。
集團部分職工唯一得到的好處,就是位于靜寧路和慶陽路交界處、被大家看作集團職工高福利象征的“紅樓”,因為這幢家屬樓搭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車,價位和同地段的商品房相比,確實要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