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齊家文化價值 打造齊家文化品牌
中共臨夏州委書記 楊元忠
東經103°23′-103°51′,北緯35°25′-35°38′,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齊家文化誕生地。
齊家文化是中國青銅文化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源頭,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燦爛的文化瑰寶。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甘肅推進國家級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大背景下,挖掘齊家文化價值,打造齊家文化品牌,推動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臨夏州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帶,自然風光優美,文化積淀深厚,素有大禹治水的源頭、中國彩陶之鄉、中國花兒之鄉、古動物的伊甸園的美譽。1924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在臨夏州廣河縣考察中發現齊家坪遺址,命名為“齊家文化”。齊家坪遺址發掘出土中國迄今年代最早的一面銅鏡,被譽為“中華第一鏡”,證明齊家文化是中國最早的青銅文化,標志著中國自齊家文化進入青銅時代起,也正式融入青銅時代的世界體系。
齊家文化命名地——齊家坪遺址由此成為與殷墟、半坡齊名的“圣地級”遺址。1996年11月,齊家坪遺址入列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區面積32萬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50萬平方米。2006年,齊家坪遺址所在地排子坪鄉撤鄉建鎮,更名為齊家鎮。2008年7月,齊家坪遺址管理所成立。2008年10月,《齊家坪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編制完成。2015年12月,《齊家坪遺址保護規劃》通過省級評審并上報國家文物局。
齊家文化也成為臨夏州及廣河縣獨一無二的文化標志。齊家文化故里借此建成全國唯一一座齊家文化陳列展館,陳列展示齊家坪遺址發掘發現的陶器、骨器、銅器、石器、玉器等7大類文物4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41件,三級文物213件。成功注冊齊家文化商標,孵化旅游、小商品、民族工藝品等10大類100多個品種的文化產品。
齊家文化研究更是走上世界文化研究的舞臺。甘肅省齊家文化研究會在廣河縣成立,填補國內齊家文化學術研究組織的空白。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在廣河縣設立齊家文化研究基地,為深化齊家文化研究提供技術學術層面上的支撐。2015年8月1日至2日,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研討會在廣河縣舉辦,吸引來自瑞典、日本、德國、美國及國內的100多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研討與交流,引起國內外考古界的廣泛關注。
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甘肅絲綢之路黃金段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布局,堅定不移走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的路子,讓世界了解齊家文化,讓齊家文化走向世界,這是臨夏州及廣河縣社會各界人士的共識,也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不遺余力做好的一項工作。
一是把齊家文化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工程,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落實、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做好頂層設計,編制總體保護規劃,制定細化實施方案,形成銜接配套、科學合理的規劃體系,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二是把項目建設作為齊家文化大眾化、社會化、普及化、提升化的強大引擎,高起點策劃、高規格規劃、高精細設計、高質量實施齊家坪遺址保護項目及齊家文化博物館項目。齊家坪遺址保護項目是一個融合文化創意、文化旅游、青少年體驗式教育于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項目,概算總投資4.37億元,其中齊家坪遺址公園核心項目投資2.9億元,建設子項目包含齊家文化和半山文化宣傳推介、研究展示、開發利用以及特色文化藝術品研發、生產、銷售等內容,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國家評審達標掛牌,使之成為中國最具魅力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齊家文化博物館項目總投資5400萬元,總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2015年4月開工建設,正在進行布展,展出齊家文化精品文物3000多件,將成為全國唯一以齊家文化命名的博物館。
三是把齊家文化研究轉化為生產力,依托專業研究和考古發掘,強化學術性、專業性、方向性和前置性,支撐資源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提升文化軟實力。借助蘭洽會、文博會等節會平臺招商引資,利用民間社會資本,多元化投資文化產業開發,打造文化產業集群,增添文化產業底蘊,提高地區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全力打造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研討會永久性會址,加快建設清真產業基地、民族文化展示交流基地和商貿旅游基地,促進文化與旅游、商貿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助推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