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避短實現新突破
走進成縣草灘村看變化系列報道之三
甘肅日報記者 周者軍
成縣雞峰鎮草灘村,一個過去偏遠、落后的村莊,如今搭乘“互聯網+”的時代快車,發展電子商務,一躍成為成縣甚至隴南電商扶貧的示范村。梳理其發展軌跡,親身感受隴南大地上“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成網絡里的近在咫尺”帶來的深刻變革和生動實踐,啟示是多方面的。
創新思維是關鍵,政府引導是動力
探析成縣草灘村及隴南農產品電商發展脈絡,不難發現,對一個欠發達地區來說,要想實現超乎尋常的發展,就要站在時代的前沿,揚長避短,創新思維。
近年來,隴南市決策層審時度勢,開拓創新,敏銳捕捉到了信息化浪潮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在市委“433”發展戰略中,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依托電子商務集中突破的構想,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依托特色產業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壯大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普及電子商務應用,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服務支撐體系,完善保障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基本形成應用廣泛、要素集聚、支撐有力、服務優良、特色鮮明的電子商務示范區,力爭創建全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的發展思路,使隴南這樣一個貧困地區搭上了信息化高速列車,闖出一個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隴南模式”。
在隴南電子商務發展初期,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推動為電商發展鋪設了便捷通道,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得電商星火最終發展成燎原之勢。在發展實踐中,隴南始終堅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原則,既有包容和支持,又針對出現的問題給予規范和調整,保證了電商健康持續發展。
配套服務是保障,搭建平臺是基礎
記者在草灘村采訪時發現,過去多年,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而現在,不僅路通了,電子商務服務站、電子商務培訓基地都建到了村里。
草灘村大學生村官牛會強告訴記者,為了讓電子商務走進村里,成縣給村里配備了電腦、貨架等設備,接通了4G網,雙聯單位還在產品包裝、品牌打造上給予草灘村大力支持,村里連通了3條斷頭路,開通了到縣城的班車,為山貨的快速運輸提供了條件。
隴南電商發展初期,許多偏遠村莊網絡沒有覆蓋、快遞業務也沒有開展,從2014年開始,隴南市財政每年籌集300萬-500萬元作為電子商務專項資金,各縣(區)每年也安排50萬-1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電子商務發展。市、縣(區)電子商務財政專項資金主要以貼息、以獎代補方式對發展電子商務有成效的個人、企業、單位給予支持,并將農村網店發展納入惠農貸款支持范圍。
為全面構建產業和服務平臺,隴南市先后啟動隴南市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順通電子商務物流園、農產品(核桃)交易中心建設等項目。同時,圍繞產品包裝設計、品牌打造、價格體系形成等建成了網貨供應平臺、產品研發中心和包裝倉儲中心,為貧困鄉村大宗農產品配送、質量檢測、供貨商采購、倉儲物流等提供了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務,為電子商務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隴南市選派骨干人員赴浙江義烏工商學院、福建蘭田世紀之村進行學習培訓,舉辦了電商精英、淘寶店主、扶貧“兩后生”多層次培訓,組建起“隴南電子商務協會培訓中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辦法,開展了多種形式實務操作培訓。截至目前,市縣區累計培訓電子商務人才2.8萬余人次。動員、支持和鼓勵大學生村官、鄉村干部、農村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帶頭開辦網店,帶動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購銷和販運商、專業大戶積極開辦網店,培育和扶持發展網店、網商、供應商,鼓勵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使全市電子商務工作隊伍迅速發展壯大。
目前,隴南的網店數量已達6000多家,但也只占互聯網所有網店的很小一部分。為此,隴南市借助淘寶網等大平臺,由政府主動牽頭推動,建設淘寶網特色中國地方館,有效利用隴南館這個平臺集中展示隴南特色農產品,同時采取多元推進的路子,在其他網絡平臺建立旗艦店,逐步建立自有平臺,開展專題營銷,讓隴南的核桃、花椒、土蜂蜜、土雞蛋等特色農產品在較短時間內有了知名度。
產品質量是根本,微媒宣傳是手段
隴南的農特產品品種多,大部分分布在山區,在網上出售很難做到產品質量的統一。針對這一情況,隴南市出臺相關文件,建立了網貨標準體系,對農產品網貨進行質量安全監管,包括網貨質量、服務質量、交易糾紛的處理、違規行為的懲處等。同時,充分發揮農牧、林業、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對電子商務網貨供應平臺的執法檢查和質量監督,形成了完整的監管體系,確保農產品網貨供應安全。
針對貧困鄉村群眾使用網絡的意識、利用網絡的能力較弱的現實,隴南發動大學生村官、雙聯干部進村入戶普及電腦知識,并依托在外讀書、經商、務工等人員,特別是依靠在外地從事電子商務創業就業的年輕人,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既把家鄉的產品推介出去,又把“互聯網思維”帶回家鄉,使更多的貧困鄉村群眾觀念逐步轉變,視野和眼界逐漸開闊,支持和參與電子商務的熱情大大提升。
“以前,我從來沒摸過電腦,更不會上網,在大學生村官手把手的教導下,我不光學會了上網,還能打字。”草灘村農村婦女李造蓮自豪地說。
隴南電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全市微媒體強有力的廣泛宣傳,從“核桃書記李祥”到 “村官張璇”“農民小段”,從《政務二維碼》的結集出版,到《隴南網店大全》的免費贈送,從偏遠村社“開網店、賣山貨、奔小康”的宣傳標語,到旅游景區掃掃二維碼的促銷活動,無處不在的微媒矩陣,為隴南農特產品擴大市場、打響品牌立下了“汗馬功勞”,為隴南電商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