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我省隴南地震災區檢查指導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本報記者呂亞龍攝
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在成縣黃陳鎮葦子溝村下堡社看望慰問參加抗震救災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當地群眾。本報記者呂亞龍攝
在我省干部群眾齊心協力重建家園的關鍵時刻,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來到我省隴南災區,先后深入康縣平洛鎮貫溝村、豆坪鄉豆坪村和成縣黃陳鎮葦子溝村等重災村,察看災情和恢復重建工作,看望慰問受災農戶,和廣大干部群眾一起籌劃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大計,把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與溫暖送到了災區群眾的心坎上。
一路關懷,一路鼓勵,情暖山鄉。災區群眾深受鼓舞,倍添信心,他們說:我們一定不辜負總理的關懷和殷切期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雙手重建家園。
“總理,我們熱愛您”6月22日上午,蒙蒙細雨中,康縣平洛鎮貫溝村顯得愈發青翠。房前屋后,一株株核桃樹結滿綠綠的小核桃。農民群眾有的在清理廢墟中的瓦片、木椽、磚頭,有的從山下拉運磚頭,為建造新房做準備。村子中央地帶的一片廢墟上,挖掘機正在拆除危房,平整廢墟,為村民們建新居打好基礎。
就在前一天上午,溫家寶總理來到貫溝村,站在這里給村民們講話。說起當時的情景,幾位農民心情激動,紛紛搶著講了起來。大伙說,總理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見了我陌不陌生?”在場的群眾齊聲說道:“不陌生!”
“總理站在廢墟上跟我們講話,他鼓勵我們要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在抓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忘農業生產,抓好特色產業。”“他還給鄉親們說,中央將拿出1萬元,省上配套給1萬元來扶持大家建住房。在場的鄉親們聽了,都熱烈地鼓起掌來。”在貫溝村駐村幫扶的隴南市種子管理總站工作人員杜桂霞激動地說。
“天下著小雨,旁邊的人準備給總理打傘,總理不要,衣服都淋濕了。總理非常和藹,平易近人,十分慈祥,站在他身邊,感覺他就像家庭中的長輩一樣,說話時就像朋友間在談心。”杜桂霞說,“不過總理鬢角的頭發有些都白了,人也比電視上看起來憔悴了很多,可能是這段時間太累了吧!”
“總理都能不辭勞苦地來我們這偏僻小山村,我們還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呢。我們會把總理的關心轉化為工作的動力,一定配合好當地政府給群眾建好住房,在災后重建中貢獻我們最大的力量,絕不辜負總理對我們的期望。”杜桂霞充滿信心地說。
“我們這里山大溝深,總理到我們這里來一回不容易呵,黨和政府對我們特別關懷!”72歲的張鳳周老人眼里噙著淚花,由衷地說。
當時,聽說總理來到了村上,張鳳周趕忙從自家的帳篷里出來,端出一籃子去年秋天打下的、留給親戚的核桃,在路邊等候,他要把它獻給總理,表達自己和鄉親們的愛戴和感謝之情。
“總理抓了幾顆核桃,和我握了手,連聲說:感謝你,感謝你!”總理的親切和藹、平易近人永遠銘刻在了張鳳周心中。
“我當時在路上玩,溫爺爺過來了,他把我攬在懷里,拉著我的手邊走邊和我說話。”貫溝村小學二年級學生張青妹說。總理親切地拉著張青妹的手,問她幾歲了,學習怎樣,還語重心長地囑咐她一定要好好學習。張青妹說:“我要聽溫爺爺的話,好好學習,長大了我要當一名解放軍,也幫老百姓干活。”她說還準備寫一篇作文,要把見到溫爺爺的事記下來。
溫家寶總理來到貫溝村時,村黨支部書記張占寶曾有一陣給總理帶路,他說:“做夢也沒想到會見到總理,心里非常感動,總理那樣親切、慈祥。”“我們一定牢記總理的囑托,不等不靠,積極進行災后重建,全村準備平整出50畝土地,用于建房,目前廢墟已經清理得差不多了,力爭入冬之前讓受災群眾全部入住新房。”
平洛鎮黨委書記馬耀東告訴記者,總理走時,在江武公路兩旁自發站著幾百名依依不舍送別的群眾,大家打出了“總理,辛苦了”“總理,我們熱愛您”的標語,隔著車窗,總理用力揮手,向大家道別。
“總理的關懷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工作的水平、工作進度、工作質量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一定會有一個大的提升,重建的進度要進一步加快。我們將落實總理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在不影響種植糧食的情況下,把核桃和花椒做到栽植最大化,延長銷售鏈,招商引資辦龍頭企業,鼓勵能人大戶搞深加工,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我們一定盡最大力量把災后重建工作做好!”馬耀東說。
“總理就像親人一樣”“6月21日一大早,全村人來了,外村人也來了,大家站在村口,期盼著總理的到來。11時,總理真的來了,真的來到康縣豆坪這個小山村。總理下了車,和前面的群眾一一親切地握手。”“總理握著我的手,我感到激動和溫暖。不知道為什么,緊張沒有了,只覺得面前的這位老人沒有架子,樸素得像我們的長輩。總理向我問好,我感到他親切得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6月22日,康縣豆坪鄉豆坪村黨支部書記豆鄧偉回憶起溫家寶總理來到村里的情景,心情激動。
“我們是個重災村,也是貧困村,全村206戶人家,197戶、1441間房屋倒塌了,兩人遇難。這樣沉重的打擊誰都受不了。總理關懷我們,專門來看我們,全村人都非常激動。”
豆鄧偉說,總理來時,村民們高高舉起自制的標語,輕輕搖動。“總理您好”、“總理您辛苦了”、“總理,豆坪人民想念您”,一條條質樸的話語,默默地傳達著豆坪人內心的感激。
村民唐儉娥做夢也沒想到,總理會揭開她家的鍋蓋。夢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總理從兩排帳篷間窄窄的過道走了過來,走進了她家臨時搭建的廚房里,揭起鍋蓋,看到鍋里的半盆拌湯,總理問她:“這是什么飯?”唐儉娥說:“拌湯。”總理親切的問候,讓這個災難之中的女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日子會好起來的。”
豆坪村的開闊地帶是一排專門給困難群眾搭建的帳篷。打頭的一頂帳篷里住著75歲的豆登續老兩口。“總理走了進來,和我們老兩口都握了手,坐在床邊的小板凳上,和我們親切地拉起家常。”豆登續說,“一個國家的總理,來到我們這里,關心我們,這是我們沒想到的事情”。
和豆登續老人一樣,豆江紅想都沒想到總理能坐在自家簡陋的廚房里吃洋芋。
“總理一戶一戶地看過來,走到我們家的廚房門口,他看到我們鍋里煮洋芋,就說一會兒就到我們家來,和家里人一起吃洋芋。”
果然,一會兒總理來了。“總理進來的時候,廚房里沒有板凳,他就蹲在地上,村支書對我說,取一個板凳,總理說不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豆江紅覺得對不起總理,“沒有碟子,我用一個鍋蓋端洋芋,沒有桌子,我用一個小板凳放鍋蓋。總理問我:有沒有鹽,有沒有辣椒。我取來了凳子讓總理坐,端來咸菜、鹽和辣椒。總理就用我們平常吃飯的筷子,蘸上鹽和油潑辣子,他說這樣吃才香”。
“國家的總理來了,坐著我們的木板凳,吃著洋芋,我心里覺得對不起總理。”豆江紅一家都感到沒有招待好這位特殊的客人。
豆江紅深情地回憶說,總理走時,揮著手對鄉親們說:“你們不要灰心,全國人民會支援你們,等你們建好了房子我再來看你們。”
“我們一定會把新房蓋起來”6月22日,成縣黃陳鎮葦子溝村下堡社。細雨潤濕著這個重災村,山上草木依然青翠,但村里的房屋已倒塌了一大片,在村里的空地上搭建了幾十頂救災帳篷。正是農忙時節,麥子剛剛收完,村民們忙著播種黃豆等一些秋收作物。
這兩天,村民高鳳強家的帳篷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因為他是全村第一個和溫家寶總理握手的人。大家都愛坐在他家帳篷里,讓他一遍遍回憶總理問他的話。高鳳強就幸福地回憶說,6月21日那天下午1點多,總理一下車就走進了他家的帳篷,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問:“家里有幾口人?種了幾畝地?每年能打多少糧?”高鳳強說他當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雙手握緊總理的手說:“感謝黨和國家的關懷,感謝總理,我們一定會努力重建家園。”高鳳強的妻子告訴總理,家里有8畝地,麥子已收完,每畝單產在200斤左右,現在正在種3畝黃豆,剩下的地準備種一些冬小麥。“當時,我母親躺在床上,總理還關心地向我問起她的身體情況,并祝她身體健康。”高鳳強感激地說。
大家都指著旁邊的王國強老師說:“他跟溫總理握了兩次手。”說起當時的情景,王國強仍激動不已。他說:“我聽說總理要來,心想:不可能吧,國家受難地區那么多,能到我們村里來?我一宿沒睡著,想都不敢想,可又忍不住想,總理真會來嗎?”6月21日中午,總理真的來了,那天他穿著一件白襯衣,來到我們的帳篷前,有力地和我們握手,鼓勵我們要自力更生,把生產恢復起來,想辦法把房子蓋起來。以前每次在電視上看到總理充滿感情地鼓勵受災群眾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流淚,多好的總理呀!這么近看著總理,總理白頭發多了,消瘦多了,臉上的皺紋也多了。從年頭開始到現在,他老人家一直在一線奔波,真是辛苦。我們真有福呀,有一位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好總理。總理要離開時,我在他身后輕輕地說:“總理,您好,您辛苦了!”聲音很小,但總理聽到了,他轉過身來,一把重重地抓住我的手,那眼神是那么有力,那么堅強,又那么慈祥。王國強眼圈紅了,說:“那眼神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67歲的王芝蓮老人說,當時,她在村口看到總理來了,就趕緊跑到自家地里摘了些桃子,又跑到鄰居家地里摘了些杏子。當她返回到村口時,總理正要上車,便趕緊提著籃子走到總理面前,抓了一把杏子就塞到了總理手里。總理接過杏子,問王芝蓮:“你的杏子顏色太好看了,是自己種的?”王芝蓮說,當時自己激動地說:“這是自家產的水果,請您嘗一嘗。”總理開心地笑了。
“房子雖然倒了,可是國家要給我們補助蓋新房,還為我們提供了貸款,我們要趕快把房子蓋起來,到時候,兒子媳婦出去打工,孩子上學,我在家里干點農活,貸款很快就能還清,我們肯定能把日子過得比現在好。”王芝蓮對生活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