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在徽縣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時強調
用滿腔熱忱撫慰群眾痛苦 舉全省之力開展災后重建
本報徽縣5月23日訊(記者茍保平)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今天在徽縣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時強調,地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各級領導干部要用滿腔熱忱撫慰群眾的痛苦,真心實意、耐心細致地安排好群眾的生產生活,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災區,舉全省之力開展災后重建,保證災區人民群眾盡快有自己的新家園。
今天,陸浩在康縣陽壩慰問了正在幫助群眾搶險救災的人民解放軍駐甘某部指戰員,隨后來到徽縣檢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他深入到山區村社,實地察看災情,詳細了解群眾生活安置情況。當看到處在半山坡和大山深處的許多村莊房屋全部倒塌的情景后,陸浩說,這次地震災害有一個明顯特點,越是山區、越是貧困地區,受災程度越嚴重。這既有山越高地震搖動幅度越大、破壞越嚴重的因素,同時也同群眾的房屋質量不高密切相關。這些地方的群眾生活本來就比較困難,多數住的是簡易的土坯房,無抗震能力。地震后,房屋大面積倒塌,災后重建任務十分繁重。各級領導干部要把群眾的痛苦時刻放在心上,扎扎實實地做好抗震救災的各項工作,幫助群眾渡過難關。
嘉陵鎮老神溝村處在大山深處,在這次地震中,村民的房屋全部倒塌,受損十分嚴重。災情發生后,當地縣鄉黨委政府及時派干部給每戶受災群眾送去了帳篷、面粉、手電筒等其他生活必需品,使受災群眾眼前的生活有了保障。在同受災群眾的交談中得知這一情況后,陸浩說,這些東西正是地震后群眾所急需的,說明我們的干部在安排群眾生活方面考慮得比較周全,工作做得細致扎實。他強調,大災之后,安排群眾生活這件事絲毫不可松懈。受災群眾大多處在山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安置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尤其需要把工作做得細而又細,不能有任何疏漏,把工作做到每一個村、每一個受災戶,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不出問題。
面對嚴重災情,如何開展災后重建,是陸浩一直反復思考的問題。他多次說到,地震給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這是一場大災難。只要在災難面前不屈服,迎難而上,有中央的支持和全社會的幫助,我們就一定能夠建立起更加美好的新家園。嘉陵鎮的姚坪是這次地震的重災村,縣上對這個村落實了一名幫扶的縣級領導、一個幫建的工程建筑公司、一個幫建企業,并要求一個縣直單位包10戶、每戶有一名幫建干部、每戶一個重建方案,一包到底。對此,陸浩非常感興趣。他說,受災群眾大多數是貧困戶,依靠自身力量很難實現重建任務。我們要把災后重建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幫扶,舉全省之力開展重建工作。當務之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受災村社,組織群眾清理廢墟,盡快為災后重建做好各項準備。陸浩強調,災后重建要科學論證、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新建房屋必須經濟適用、具備抗震能力,具體實施可以分年度進行,今年入冬前務必每戶建成兩三間新房,讓群眾有穩定的住處。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把國家的扶持、社會的捐助、各單位各企業的幫扶進行統籌安排,把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危房改造向災區傾斜,形成災后重建的強大合力。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姜信治及省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檢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