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委書記陸浩 省長徐守盛
親臨隴南災區指導救災
中新社隴南五月十三日電 (侯志雄 張晟福) 今天,甘肅省委書記陸浩和省長徐守盛親臨隴南災區,查看災情,慰問災民,指導抗震救災。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迅速展開抗震救災工作,妥善安排群眾生產生活,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目前,隴南市已經按照抗震救災緊急預案,成立了十二個抗震救災工作組,各小組均已奔赴在抗震前線,正緊張有序的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隴南地震局最新統計的數字說,甘肅隴南死亡人數已增至一百九十八人 傷者增至二千四百一十四人。(完)
特寫:甘肅隴南地震災區的12小時
新華網蘭州5月13日電(記者王艷明)受汶川地震影響,甘肅隴南9縣區均有強烈震感,并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發生后不久,記者乘車從蘭州出發趕往隴南,截至12日13時,記者親眼目睹了12個小時內當地干部群眾抗震救災過程。
13日凌晨1時許,記者在發生災情的成縣看到,許多人當晚都沒回家睡覺,街道上四處有露宿者。在成縣政府大院里,已經組建了一個指揮部,幾十名干部坐在電話和電腦前,緊張地統計和報告災情。隴南一名副市長已經從150公里外的武都趕到了成縣,就地了解災情和看望群眾。
凌晨1時半至4時,記者在成縣至武都的路上看到,路過的村莊也有許多村民露宿路邊。一些人把家具、糧食等抬到了路邊。地震發生時,從山上落下的石塊和泥土,在部分路段形成堆積,當地交通部門已經搶修恢復,目前交通通暢。
凌晨4時至5時,記者看到,由于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大樓出現了嚴重裂縫,該院原收治的病人及地震后收治的受傷群眾也在街邊臨時搭建的簡易房、帳篷內接受治療。
5時至6時,記者在隴南市市委大院看到,除趕赴一線組織抗震救災的黨委、政府領導外,在家的都在大院指揮部現場,與相關部門的同志在緊急部署災情應對,現場電話聲和手機聲此起彼伏。
天亮后的武都城恢復了喧囂,周邊山上的農民背上新鮮蔬菜、櫻桃等進城,一些習慣晨練的人,在寬闊的地方活動筋骨。
早晨8時,隴南市財政局等部門開始組織人員對城區公用和民用建筑,進行現場災情查看。記者電話從隴南各縣區了解到,在當地有關部門的組織和搶修下,除文縣外,隴南市其他縣區的供水、供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道路也基本暢通。
記者在武都區西關街菜市場看到,黃瓜、西紅柿、辣椒等各種時鮮蔬菜供應充足,為了方便居民購買,一些店鋪還將方便面、礦泉水等擺放在了路邊。
上午10時,記者在隴南市第一中學看到,該教學樓朝校大門方向已經出現了一個長長的裂縫,學校已經提前放假。一些未能回家的學生,被學校組織集中安置在在操場上。該校副校長李俊峰介紹,除實驗樓外,該校的其他教學樓都出現了裂縫。
記者走訪了武都區的多所中小學,看到校園均靜悄悄的,都有教職工值班,一些學校還將學校的操場向社會開放,供市民臨時避難。
12時至13時,記者看到,當地科協、地震局等部門,在城區街道,向過往群眾發放了緊急印刷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單》和《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指導群眾做好抗震減災工作。衛生和防疫部門,組織人員對城區街道進行了消毒,防止災后發生疫情。
![5月13日,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群眾在一所學校的操場上躲避可能發生的余震。 記者從甘肅省民政廳救災救濟處了解到,截至5月13日10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甘肅189人遇難,877人受傷,其中重傷210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達到3.2萬人。地震造成了4200余間房屋和510余孔窯洞倒塌,6700余間房屋損壞。 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Files202/BeyondPic/2008-5/13/00123f37b49e0993836401.jpg)
5月13日,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群眾在一所學校的操場上躲避可能發生的余震。記者從甘肅省民政廳救災救濟處了解到,截至5月13日10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甘肅189人遇難,877人受傷,其中重傷210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達到3.2萬人。地震造成了4200余間房屋和510余孔窯洞倒塌,6700余間房屋損壞。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5月13日,甘肅省隴南氣象局一名工作人員站在因地震受損的辦公大樓前。](/Files202/BeyondPic/2008-5/13/00123f37b49e099383c002.jpg)
5月13日,甘肅省隴南氣象局一名工作人員站在因地震受損的辦公大樓前。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5月13日,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群眾在露天空曠地帶躲避可能發生的余震。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5月13日,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名行人走過一處因地震受損房屋旁邊的警示牌。](/Files202/BeyondPic/2008-5/13/00123f37b49e0993840804.jpg)
5月13日,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名行人走過一處因地震受損房屋旁邊的警示牌。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