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甘肅高速公路建設引資助力的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
在我省公路建設中,資金的短缺始終是困擾和制約公路建設的一個難題。西部大開發以來,省交通廳在有效利用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政策的同時,積極創新發展理念,深化交通融資體制改革,充分利用銀行貸款和引進外資籌措建設資金,為公路交通建設持續不斷地注入發展資金,形成了政府投入、銀行貸款、引進外資、規費征收等多種渠道的資金來源,促成了甘肅交通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武罐高速公路業主單位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就是承擔著省交通廳外資公路項目建設管理任務,活躍在甘肅公路建設市場上的一支生力軍。
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于甘肅省交通廳,共有各類人員209人。其中項目管理人員81人,大專以上學歷145人,專業技術人員125人,具有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34人,初級職稱67人。
2001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地方政府和廣大群眾的支持下,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圍繞“西部大開發、交通大發展”這一主題統籌謀劃,圍繞 “會戰東部、突破中部、挺進西部”戰略真抓實干,精細管理引進外資項目建設,創新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先后利用世界銀行、日本協力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建成柳古、劉白、樹徐等高速公路168.36公里,河屯、徐古等二級公路235.46公里,完成投資61.5億元。在建的平定高速公路258公里,總投資76.8億元,已完成投資47.6億元;武罐高速公路全長約130公里,預計投資119億元。
近7年來,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先后被甘肅省國外貸款管理委員會評為“利用國外貸款工作先進集體”,被省交通廳評為“甘肅省高速公路建設先進單位”、“全省交通系統重點公路建設項目先進單位”和“全省交通系統先進單位”等,被蘭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在新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將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艱苦奮斗、團結拼搏,再接再厲、銳意進取,扎扎實實做好外資項目建設管理,為早日實現平定、武罐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促進甘肅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甘肅高速公路建設又一里程碑:隴南地區第一條高速開建
武都至罐子溝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蘭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內的重要組成路段,是我省通往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也是我省隴南地區建設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武罐高速公路起于隴南市武都區兩水鎮,接擬建的蘭海高速公路臨(洮)武(都)段,經武都城區、漢王、大岸廟、玉皇、穿越馬崖子梁,經琵琶、洛塘、余家灣、清峪溝,止于文縣將軍石。南接四川沙(州)廣(元)高速公路;東接江(洛鎮)武(都)公路通過國道316線到達天水、陜西;西接省道313線到達舟曲、迭部、甘南等地。
武罐高速公路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4.5米。路線全長130.415公里,共有橋梁54.35公里/12l座,占線路總長的41.67%,其中特大橋24.36公里/12座,大橋27.51公里/73座,中橋2.43公里/3座,天橋6座;隧道單洞總長35.433公里/51座,占線路總長的27.17%,其中特長隧道12.40公里/2座,長隧道6.08公里/5座,中短隧道16.96公里/44座,互通式立體交叉7處,主線收費站2處,匝道收費站7處,服務區2處。項目初步概算投資119億元。2008年1月11日奠基,工期4年。
武罐高速公路地處西秦嶺印支褶皺帶,青藏高原南緣,屬西秦嶺中高山區,區內群山林立,溝壑縱橫,山勢險峻,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病害頻繁,活動強烈,具有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橋隧等大型構造物多(橋隧占到路線總長的68.84%)、投資和實施難度大等特點。
武罐高速公路的建設,對于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構筑國家及甘肅省南北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甘肅乃至西北各地與西南、華南的經濟交流,開發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輻射地方社會經濟、拓展隴南經濟活動圈的范圍,改善天水、隴南等地以及四川等省的旅游交通環境,整合旅游資源,加速形成大旅游圈,進一步開發旅游文化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武罐高速公路項目主管單位是甘肅省交通廳,建設單位是甘肅省交通廳長達路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