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隴南訊 (記者王宇興)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歷史悠久的隴南市,按照“整合旅游資源,打造優勢品牌,加快對外開放,構建旅游名市”的基本思路,加快打造旅游文化名市。2006年,該市全年接待游客1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億元,增幅達到15.55%。今年春節前后,該市主要旅游景點,吸引了省內外大量的游客賞景踏青。
隴南市氣候溫和,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蓋率高,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形成了大量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武都萬象洞、文縣洋湯天池、成縣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宕昌官鵝溝和康縣百里亞熱帶生態旅游風景區,成為“隴上江南”的縮影;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成縣《西狹頌》摩崖石刻、禮縣祁山武侯祠與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園、西和縣仇池國遺址等人文景觀,更是一筆潛在的寶貴財富。
為了把旅游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近年來,隴南市專門成立了旅游產業開發指導協調工作委員會,各縣、區都組建了縣級建制的旅游產業開發服務管理委員會。去年,隴南市還與四川、陜西省毗鄰的十市州共同簽訂了合作協議,攜手打造陜甘川三省十市州大旅游經濟圈。與此同時,隴南市投入建設資金近3億元,新建或整修了9條旅游景區道路,完善了景區電力、通訊設施。相繼完成了萬象洞燈光改造、成縣杜公祠景區和西狹景區大門建設、西和縣晚晴湖景區和成縣“三灘”景區開發等十個重點工程。并扶持發展“農家樂”400家,在全市形成了不同消費層次的休閑旅游環境。
圍繞唱活“文明戲”,念活“秀美經”,隴南市還積極規范旅游市場,將56家旅游企業都納入了規范管理的范圍。在各旅游景點積極開展了服務質量創優和旅游行風評議活動,努力提高景區管理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實行持證上崗,掛牌服務,有效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