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消防總隊隴南支隊繼涌現出"7.29"蜂口奪人、"9.6"先進事跡之后,日前,該支隊武都中隊官兵又及時出動,冒險進入深井救人,再次譜寫了一曲新時期、新階段人民消防官兵愛民、為民的英雄贊歌。
接警
"舊城山有一個人掉進一口21米深的井里去了,請你們趕快來救人"。
2006年11月11日16時38分,隴南市公安消防支隊武都中隊"119"火警調度室的火警電話突然響起。報警的是武都區"110"巡警大隊的一名青年民警,他的聲音因為焦急而有些顫抖。
接到報警后,武都中隊中隊長蘇海兵立即向隴南市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沈興林匯報了情況。沈興林支隊長指示:第一,中隊特勤班立即出動,攜帶安全繩、安全腰帶、強光手電、空氣呼吸器等救生器材前往施救。第二,在救援過程當中一定要保證官兵自身要絕對安全,堅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第三,要及時向支隊匯報救援進度,準備隨時進行增援。
根據沈興林支隊長的指示,武都中隊中隊長立即命令特勤班出動。
當天是星期六,中隊戰士正在和共建單位進行籃球友誼比賽,聽到出動的命令后,戰士們以最快的速度著裝登車,一臺康明斯水罐消防車和10名官兵向事發現場急馳而去。
現場
現場距離中隊約5公里,位于舊城山山頂。消防車在盤旋山路上經過十分鐘的行駛于16時50分到達現場。
在現場此時已經有不少群眾在圍觀,110巡警和120醫護人員已先期抵達現場。經過偵察,蘇海兵和特勤班同志發現在一直徑不足1米的一口深井內有一個人正在痛苦的呻吟,拼命的呼救。"我的媽呀,快來救我……。"被困在深井內的人撕心裂肺的呼救聲讓消防官兵心急如焚,他們決定立即采取措施開展救援行動。
營救
由于深井內光線昏暗,在井口向下看,什么也看不見,即便用強光手電照明也是無濟于事。
而且井口被土方包圍著,救援人員的活動空間非常有限。用安全繩把強光手電和安全腰帶、安全掛鉤送到井下,看看被困人員是否能自救。蘇海兵命令特勤消防官兵把安全繩、安全鉤、安全腰帶吊下去,并通過大聲的喊話教給他使用方法。
但是被困人員動彈不了。蘇海兵馬上意識到被困人員已經傷的不輕,喪失了自救能力,一套施救方案讓受困人自救失敗了。
下井施救
只有下到井內去幫助受困人,用安全繩和安全帶固定他的身體再進行救人。
"誰去井下救人"?蘇海兵問戰士們。
"我去,我下去,我先上………"。戰士董世民、楊健、李引弟等人爭先恐后地請戰。
戰士董世民在因為身體比較瘦小,更適應下井救人。董世民這位來自蘭州的城市兵接受任務后,顯得有些興奮,只見他三下五除二把戰斗服和消防靴脫掉,只穿了一套迷彩服,連鞋子都沒有穿,就系好安全繩、佩戴對講機、兩條安全腰帶和四個安全掛鉤,在戰友幫助下利用安全繩準下井救人。
17時03分,董世民在戰友的幫助下順著另一根繩索向深井下下滑,他一邊向下滑一邊大聲向受困人喊話:"你再堅持一下,我來救你……"
董世民在下到距受困人很近的地方經詢問了解得知他身體已經多處骨折,根本無法動彈,也無法配合救援工作,只是不停的喊"疼死我了,疼死我了……",情況十分緊急。
董世民見狀立即向井上現場指揮員報告了井下情況。因為井下對講機幾乎發揮不了作用,蘇海兵大聲命令董世民:"你用腰帶固定人時注意不要觸及他的腰部,盡可能在胸部。"
董世民接到命令后,立即下到受困人員身邊。慶幸的是井底剛好容下兩個人站立,他用盡全力把受傷人員扶了起來,并用安全腰帶從胳膊底下在胸部將他身體緊緊固定住,隨即從自己身上的腰帶上取下安全繩掛鉤牢牢地掛在被困人身上系著的安全腰帶掛鉤上,救援工作取得了第一階段勝利。
"隊長,人固定好了,請你們往上拉"。董世民在井底用盡全力喊話。
"慢慢向上拉繩子,注意用力要均勻",蘇海兵命令井口救援的官兵。
周圍的幾名110巡警和群眾也自發加入救援行列,他們和消防官兵一起緊緊拉著固定有受傷上的繩子有節奏地慢慢往上拉。
救援成功
17時15分,受傷人員即將被拉上井口時,周圍群眾便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對消防官兵的營救成功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激,在受傷人距井口不足1米時,特勤班戰士楊健、李引弟立即爬在地上用手托起他的頭,抓住他的胳膊,防止他被擦傷。
17時18分,被困井下身體多處受傷的這名42歲的男子被消防官兵成功地從口徑不足1米,深21米的深井中救出。受傷男子被救出后立即被抬上120救護車送往武都區中醫院進行搶救。17時22分當下井救人的武都消防中隊特勤班戰士董世民笑著被戰友從井下拉到井口時,圍觀的群眾再次報以熱烈的鼓掌聲。
盡管此時的董世民滿頭滿臉滿身都是泥土,但在人們心中他此時的形象卻是最英雄,最可愛的。
事后經了解,這名被營救男子魏某,42歲,是一家制藥廠職工,因下崗一時想不開跳下深井。據醫院大夫講幸虧消防官兵營救及時,經搶救此人已脫離生命危險,如果再晚半小時他就可能因供氧不足和多處骨折失血過多喪失生命。
(文/圖 蔡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