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平棧道蹤影尚存,巴蜀咽喉大路通天
本報隴南訊(記者盧吉平馬斌)隴南市把鄉村公路作為交通建設的主攻方向,集中全力,重點突破,著力解決山區群眾出行難題。今年共爭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76個,補助資金1.19億元。全市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逐步由“瓶頸制約”向“基本緩解”跨越。
隴南地處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由于秦嶺橫亙其間,山大溝深,自古行人視作畏途。時至今日,這里的羌國古道、陰平棧道依稀可見,伸臂獨木梁橋、長拉索橋等山區獨特的道路,仍是許多山區群眾出行的唯一選擇。由于自然災害多,歷史欠賬大,隴南公路技術等級低,通達深度嚴重不足,當地群眾深受出行不暢的困擾。豐富的生物、礦產、水利和旅游等資源,難以充分轉化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法寶”。
為徹底解決交通“瓶頸制約”問題,隴南市把交通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切入點,下決心解決行路難問題。“十五”期間,全市共爭取公路建設項目766個,總投資達16.9億元,新改建各級公路610多公里,鋪筑油路1100多公里,實現了縣縣通油路,鄉鄉通公路,81%的行政村通公路,路網結構得到明顯改善。
今年以來,隴南市緊抓甘肅省交通建設“會戰東部”的戰略機遇,主攻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全面提升縣鄉公路技術等級。市縣采取縣鄉村各級聯動投資的辦法,著力修好通村公路、斷頭路,架設小橋涵,解決農村交通不暢難題。今年,全市共爭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76個,其中通鄉油路8條,通村等級路12條,通村公路56條,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目前,全市以城鄉客貨站為中心,以重點鄉鎮、礦山、林場、行政村和旅游景點為網絡,鄉村公路運輸網絡的雛形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