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大堡子、西山和山坪3處城址等70余處新遺址,新時期至漢代較完整的文化發展序列露出地面
![](/Files111/BeyondPic/2006-11/18/F200611172011102477118219.jpg)
|
在大堡子山遺址中發現的青銅鐘 |
人民網隴南11月17日電 記者今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召開的禮縣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考古成果匯報會上獲悉,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在甘肅隴東南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為解決早期秦文化的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最近3年來,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全面調查了甘肅省禮縣境內的西漢水及其主要支流牛頭河流域;對西山、鸞亭山和大堡子山遺址進行了全面鉆探;發掘了鸞亭山漢代祭天遺址和西山、大堡子山遺址;共發現各類遺址98處,其中新發現70余處,包括有名的西山、大堡子和山坪3處城址。這些新發現豐富了對這一流域史前遺址及文化序列的認識,基本摸清了該地區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的性質以及它們在流域中的分布;為今后進一步選點發掘打好基礎,為探索一些歷史上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秦早期都邑西犬丘的地望,秦文化的形成,以及秦、戎關系等,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位于禮縣城東的大堡子山遺址主體為周代城址、城外墓地和居址,城址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城內遺跡主要為秦公墓及大型房屋基址、灰坑、中小型墓;與對岸的山坪城址、西北的鹽上崖貴族墓地以及過去已知的圓頂山貴族基地等一批時代接近的重要遺址構成了一個規模大、等級高的遺址群。據專家推測,這里是秦人早期的一處重要都邑,不排除就是人們希望尋找的西犬丘的所在。
鸞亭山遺址位于海拔約1700米的山上,頂部有夯土臺,附近發現有周代祭祀坑,暴露出牛、豬等牲骨,傳出玉戈、“長樂未央”瓦當等物。專家認為,這里可能從周代就有人居住,到漢代成了人們專門的祭祀活動中心。
西山遺址發掘出灰坑、墓葬以及陶窯、灶坑、動物坑、房址、夯土墻及建筑遺跡;被認為有可能是西周和東周時期秦人的一處中心聚落遺存。
此外,調查中還發現了屬于仰韶文化晚期和早于齊家文化早期的史前時期遺跡,包括灰坑64座、墓葬3座、陶窯8座、房址7座。這些發現,有望建立起甘肅東南部地區史前文化的序列。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是在2003年召開的第一次西部考古工作協調會上決定,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等單位聯合組成;自2004年開始對甘肅東南部的新時器時代至漢代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
成果匯報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組員徐光冀、北京大學考古博文學院教授趙化成、甘肅省省長助理郝遠等作了發言。
參加會議的還有來自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甘肅省發改委、文物局、財政廳、公安廳以及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隴南市、天水市的專家學者、有關領導80余人。(李戰吉 趙成丹)
![](/Files111/BeyondPic/2006-11/18/F200611172011051895429938.jpg) |
大堡子城址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