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竹林嬉耍 羚牛山顛奔走
本報文縣訊(記者王宇興)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以打造一流自然保護區為目標,加快林區的各項建設,保護區成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生態系統保持最為完整的地帶。目前已查明區內有熊貓、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485種,高等植物2160種。其中熊貓數量達到100多只,占到全國十分之一;金絲猴、羚牛均達到千只以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重點保護區域。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本著“一手抓保護,一手抓發展”的原則,在保護區范圍先后建立了7個保護站和一處醫療設備先進的大熊貓等珍稀動物保護基地,先后救治野生動物1000余只,成功搶救大熊貓14只。針對林緣區群眾長期“靠山吃山”的現狀,從2003年以來,保護區領導走出去千方百計爭取,先后獲得了全球環境基金會林業持續發展項目、世界自然基金會岷山景觀保護項目、香港樂施會社區扶貧項目、保護國際社區節能改灶項目等項目,幫助林緣區群眾實施節柴改灶、發展生產、改善生存環境。保護區還從事業經費中擠出資金400多萬元,幫助林緣區群眾發展小水電、架設農電線路、人畜引水、鄉村道路、橋梁、校舍等,調動了林緣區群眾主動參與自然區保護的積極性,使亂砍濫伐林木和偷盜野生動物的案件大為減少,林區20年來沒有發生一次森林火災。
與此同時,保護區職工抓住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項目的實施,積極恢復森林植被,使保護區森林面積不斷擴大。近6年來,全區共完成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近10萬畝,造林面積保存率達到96%以上,森林覆蓋率由73.9%增加到82.7%。天保工程管護面積達到282.5萬畝。目前,僅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棲息地就擴大了2萬多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