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4月28日電(記者李平、齊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28日發布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近日首次發現距地球約4000光年的毫秒脈沖星,這是該望遠鏡繼發現11顆脈沖星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新發現的脈沖星J0318+0253自轉周期5.19毫秒,根據色散估算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由“中國天眼”使用超寬帶接收機進行一小時跟蹤觀測發現,它是迄今人類發現的射電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脈沖星之一。
據了解,通過與美國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的合作,新發現的毫秒脈沖星于4月18日通過國際認證,這也為雙方繼續合作研究,開展多波段觀測分析奠定了基礎。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李柯伽研究員表示,此次發現展示了“中國天眼”在脈沖星搜尋方面的重大潛力,凸顯了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在新時代的生命力。望遠鏡在調試階段即取得這樣的重大成果,期待早日正式運行,提高中國射電天文的整體實力。
據了解,毫秒脈沖星是每秒自轉上百次的特殊中子星,對其研究不僅有望深化人類對中子星演化、奇異物質狀態的理解,而且穩定的毫秒脈沖星堪稱低頻引力波探針。“中國天眼”已經策劃的多個科學目標同時巡天規劃,未來有望發現大量毫秒脈沖星,并大幅提高脈沖星陣探測引力波的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