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立德樹人初心,擔當教書育人使命。9月7日,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校在信息樓多功能廳舉行教師節表彰大會,鼓勵全校教職員工在新征程上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校領導趙彥軍、李自勇、張德龍、毛文輝、楊俊出席。受表彰教師、中層干部及各二級學院師生代表參加。大會由黨委副書記文云主持。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大會伊始,新入職教師進行了莊嚴的入職宣誓儀式。隨后,校領導宣讀了學校《關于表彰2022—2023學年“先進集體”“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決定》,并為受表彰的4個先進集體、58名先進個人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
會上,優秀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作了交流發言,分享了教書育人的真摯感言和經驗成果,向老師們致以節日問候、送上美好祝福。
黨委副書記、院長趙彥軍代表學校向全體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改革發展的離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剛剛邁入學校工作的新同志表示誠摯的歡迎。他說,近年來,學校從基礎設施到綜合治理、從教學科研到招生就業,從產教融合到社會服務,各項事業均取得了長足進步,整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辦學水平得到了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趙彥軍指出,今年是學校建校50周年,回望過去,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學校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學校事業發展的底氣和基石,“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師道傳承是學校精神譜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一代代機電人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學校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
趙彥軍強調,黨的二十大賦予教育更為艱巨的歷史使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職院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職教師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歷史關頭,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卯足干勁、負重趕超,在育人育才的生動實踐中,再交新答卷,再創新輝煌。
趙彥軍就肩負新時代教師的使命與擔當,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有“大格局”,胸懷天下。全體教師要始終心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勇擔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自覺站在“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的政治高度,矢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為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二是要做“大先生”,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始終堅持做到“四個相統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教授學生“謀事之才”,更注重傳學生“立世之德”。同時,要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既注重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又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涵養高尚師德,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要有“大智慧”,樂學善教。我們現在面對的學生,他們生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伴隨互聯網一同成長,眼界更為開放,興趣愛好更為廣泛,思想觀念更為多元,權利意識更加強烈。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主動擁抱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扎實練就專業功底,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錘煉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提高育人本領,優化管理和服務。只有知識體系、教育教學體系、管理服務體系跟上了時代,才能培養出更多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趙彥軍最后強調,新的學期,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扎實的行動,奮發有為、銳意進取,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譜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文云在總結講話時要求,全體教職員工要牢固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與抱負,深刻認識在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中肩負的光榮使命與重大責任,以先進為標桿,以優秀為榜樣,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和育人本領,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埋頭苦干的扎實行動,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新聞來源: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