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初月雪開祥瑞氣,春風拂后滿城青。春天來了,您感覺到了嗎?紅紅的春聯感覺到了;元宵的燈火感覺到了!正月十八的瑞雪感覺到了;喜歡詩詞的我們感覺到了!于是,落筆成句,勾畫逸興,如愿地站在春天的許諾里,憧憬一個溫暖的新年! ——張富有
劉向京
上元日看花燈
一園游客盡開顏,走馬花燈自往還。
飛雪紛紛留吉兆,康寧福壽駐人間。
新春觀社火
震耳歡歌動地來,長街又見走高臺。
仙童遍灑金瓶水,黎元從此無病災。
張躍進
元宵夜有感
華燈萬炬迎蟾兔,綠樹紅花泛暮潮。
百戶千門皆玉瑞,月中清露泊雙橋。
高蹺踩出曾經路,彩袖舞來今日嬌。
盛世九州爭賦頌,平安赤縣媲唐堯。
張富有
錦堂春慢·梅花枝頭醒
冬日寒年,斜窗映照,樓頭一片云飛。雀鳥憂時,春意不必相違。向晚煙隨霞落,盡染山頂松威。睹雪殘唯憶,歲杪徐來,還盼人歸。
恰梅花枝頭醒,待東風掠近,綻出新暉。欲放清河香徑,行遠生輝。遍野青眸填滿,踏實地、紅色初微。握手陽光幸好,高處疏星,剔透欄圍。
元宵節隨吟
吟風弄月度初圓,璀璨宵河都是年。
作別鄉云逾出發,聲喧許處再爭先。
春 望
一月梅花露放時,東風悄悄數開眉。
從容落筆尋賢古,繾綣追音向譜移。
歲歲回眸童稚事,年年駐馬老愚枝。
春光不語言皆是,日暖人還恰好宜。
新春抒懷
鼓燈逢瑞惠風扶,九域呈祥卯兔娛。
去歲交人誰識得,今宵鄉里共傳珠。
香臺作賦徐來好,茗案銜杯未放壺。
又是合家團聚日,春頭尺紙寫新圖。
任 萍
生查子二首
(一)
思朱淑真
又逢元夜時,千古燈依舊。不見斷腸人,淚濕盈盈袖。
誰人花市行,獨自看千秀。月也獨來看,兩兩相望久。
(二)
讀青玉案思辛棄疾
又逢元夕時,最喜闌珊處。看遍少年人,猛憶稼軒句。
驀然回首望,風暖花千樹。憑幾酌新詞,搔首渺無緒。
景凌云
卜算子·社火賀年
社火鬧新年,鼓樂喧天響。龍舞獅嬉彩帶飄,躍馬飛船蕩。
人海涌如潮,列隊花妝亮。疫去春來玉兔祥,喜慶精神爽。
【黃鐘·人月圓】元宵節
喧天鑼鼓迎新歲,熱火鬧元宵。兔燈流彩,煙花絢爛,人海如潮。
【幺篇】
湯圓滾沸,舉觴飲暢,笑語聲高。夜闌輪月,嬋娟共賞,忘返魂銷。
周曉蓉
鷓鴣天·兔年抒懷
爆竹聲中百味陳。光陰老去等閑身。
禎祥玉兔祈安泰,報曉雄雞盼早春。
梅滿院,鵲登門。紛紛瑞雪滌埃塵。
圍爐茶話團圓日,煮酒寬懷情最真。
【黃鐘·人月圓】癸卯元夕
煙花煥彩邀明月,疫散喜迎春。龍獅歡舞,旱船飛走,社火繽紛。
〔幺篇〕
元宵裹愛,玉樽將酒,祝福聲頻。愁懷盡釋,枝梅易數,隴上桃新。
王 鈺
元宵夜月
抬頭仰望月輪懸, 縷縷清輝到眼前。
耤水兩邊燈璀璨, 南橋一線焰連綿。
往來車輛喇叭咽, 多少人群鬧市穿。
萬戶團圓同此夜, 論今談古倍欣然。
毛恩海
上元節感吟
獅舞龍騰旱船搖,花燈璀璨鬧元宵。
流光溢彩瓊樓亮,美景呈祥紫氣飄。
對雪圍爐分玉液,挑燈擊鼓唱民謠。
家家聚會融春意,故里山川格外嬌。
鷓鴣天·除夕
結彩張燈不夜天,梅開似火滿枝燃。
春聯戶戶添佳氣,爆竹聲聲綻笑顏。
翁嫗樂,稚童歡。一臺春晚慶團圓。
微信互祝禎祥語,難忘今霄迎兔年。
鷓鴣天·詠臘梅
傲立荒村獨勝寒,嬌枝嫩蕊向陽攀。
當窗入畫伊人醉,落筆成詩騷客言。
霜里綻,雪中眠,暗香疏影笑枯蓮。
堅冰融化清泉涌,競艷群芳舞袖翩。
李 臻
鷓鴣天·喜迎兔年
辭舊迎新又一年,柳芽梅蕊盼春天。
古城街巷紅燈掛,新鎮鄉村爆竹喧。
微信問,友情牽。溫馨祝福越河山。
萬家團聚人康健,國運昌隆再啟帆。
喜迎兔年
玉兔新春送福來,秦州臘月去瘟災。
紅聯門首開鴻運,微信親朋展大才。
玉泉觀里上香燭,太昊廟前搭戲臺。
祈愿人人得康健,天藍水碧少塵埃。
郭 玲
喜迎兔年
疫情三載整,百業感蕭條。
街市門庭冷,田園果木凋。
春雷方滾滾,紫氣尙昭昭。
鼓樂龍獅舞,歡歌震九霄。
[天凈沙]觀社火
獅嬉龍耍花車,旱船腰鼓仙姝,空竹秧歌扇舞。
瘟魔盡去,破樊籠暢歡舒。
羅 輕
無 題
網傳疫后過元宵,小巷大街人似潮。
不似老夫窗下臥,夕陽獨對更心焦。
張雅利
除夕迎新
庭前爆竹雷鳴起,昭告新年今夜始。
瘟癘橫行三載余,云開見日心歡喜。
王巧玲
藉湖春色
湖面鵝鴨結伴游,初開柳眼曉煙浮。
眼前風物皆詩句,別樣春光滿畫樓。
浣溪沙·初春
冰雪漸融鴨腳忙,柳條柔嫩順風揚,玉人初試薄衣裳。
萬物萌芽生瑞色,三春煙水潤詩腸,和風細雨共春光。
溫旭兵
觀清水縣元宵節社火有吟
(一)
舞 龍
充國廣場龍首昂,翻飄騰躍喜眉揚。
軒轅大地俱堯舜,清水城鄉出鳳凰。
萬里青天連碧樹,一身黃錦映斜陽。
新年處處聞歌舞,疫去人安慶吉祥。
(二)
舞 獅
鼓樂迎風上碧霄,繡球逗引虎獅驕。
軒轅故里喧聲鬧,共慶神州日月昭。
正月初八夜游天水古城隨拍即作
古城幽影夜輝煌,盛世霓裳媲漢堂。
燈塔闌珊連碧瓦,瓊樓璀璨映紅墻。
眾星捧月接千戶,彩釉掀波譽九鄉。
交錯縱橫群樹合,珠光銀爍耀羲皇。
審稿:劉向京
組稿:張富有
插圖:溫旭兵
(溫旭兵報道)
(新聞來源:天水老年大學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