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辦好人民滿意的現代民族師范大學
——訪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楊卓瑪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上來,辦好人民滿意的現代民族師范大學。”近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楊卓瑪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的重要陣地,要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切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們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全面把握‘三全育人’的內涵要義,健全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做到人人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楊卓瑪說,要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旗幟鮮明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充分發揮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一體化高質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政治堅定、學業扎實、素質全面、扎根基層、開拓創新”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們要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聚焦重點任務,采取有效舉措,促進校地共建、校企融合、產教融合,增強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楊卓瑪表示,要發揮學校資源優勢,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扶持特色產業、開展人才培訓、實施支教實習和科技項目等舉措,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加強紅色文化研究和傳承,推進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同時依托“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庫和平臺,加強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服務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服務我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和“四強”行動,助推地方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楊卓瑪表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作為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要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辦學治校各領域全過程,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書院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等各方面工作,并緊緊圍繞這條主線和標準,不斷加強教學、科研、人才、文化、綜合治理等體系建設。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習與使用,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有形、有感、有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育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學校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模范高地”。
“我們要落實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六個結合’。”楊卓瑪說,要堅持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圍繞教學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學。筑牢黨建工作和學校內涵建設相結合的制度之基,夯實黨員教育管理與教師教育管理相結合的作風之基,堅持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相結合的思想引領,打好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和教學過程管理規范化相結合的陣地戰,嚴守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的紀律線,做實黨組織活動與教學研討活動相結合的大文章,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我們將牢記‘國之大者’,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面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力打造高素質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服務區域發展的科創中心、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平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強陣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楊卓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