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著力建設具有區域影響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大學
——訪蘭州文理學院黨委書記閻曉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黨的二十大把教育工作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賦予教育工作新使命新任務,為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蘭州文理學院黨委書記閻曉輝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蘭州文理學院將堅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學校改革發展、辦學治校全過程,以“對標爭先抓黨建,對標追趕促發展”為抓手,以加強黨建作為堅強保證,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專業建設為根基,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聚焦賦能區域文旅、傳媒、藝術發展的辦學特色,扎實推進一流本科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學校建成具有區域影響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大學。
“要捍衛‘兩個確立’,把牢辦學治校‘方向盤’,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閻曉輝說,學校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大學建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扛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讓高校成為黨旗高高飄揚的堅強陣地。堅持聚焦立德樹人抓黨建,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積極創新思政工作內容、載體、方法,矢志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對標爭先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培育先鋒模范,建強戰斗堡壘,推動基層黨組織強基創優,形成“一院一品”黨建品牌創建新格局。堅持黨建與育人同頻共振,推動黨建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優勢。
“要牢記‘兩個大計’,打造立德樹人‘動力源’,著力培育時代新人。”閻曉輝表示,學校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持續加強思想引領,統籌推進“三全育人”。深入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依托重點馬院建設、思政主課堂、專業金課堂、身邊微課堂、傳統紅課堂、實踐活課堂,推進“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充分發揮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作用,以“青年學習社”和“青馬工程”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創新性、示范性、可視性的思政工作項目,強化青年理論武裝工作。借助學科優勢,以數字化、視頻化等形式推動思政工作,深入開展“南梁精神進校園”宣講活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活動。以教育數字化為方向,推進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推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創新,推動教育流程再造、結構重組和文化重構,將課堂革命真正引向深入,促進教育研究和實踐范式變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要聚焦‘第一資源’,提升科技創新‘加速度’,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閻曉輝說,學校將堅持聚攏辦學資源,打造服務文旅傳媒產業鏈、創新鏈的教育升級版。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精準對接文旅、傳媒、藝術產業鏈、創新鏈,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優化學科布局,做大做強文旅專業,做精做細傳媒專業,做優做特藝術專業,依托學校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優勢,主動融入“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和“四強”行動,賦能甘肅文旅產業發展。堅持推進人才興校戰略,持續健全完善人才“引、育、用、服”機制,實施行業精英進校園和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形成人才“雁陣格局”和聚集優勢;深入實施科研創新團隊培育計劃和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造就一批彰顯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青年領軍人才;實施“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推動行業專家與學校團隊共建課程、共編教材,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指導實習實訓、創新創業訓練等,形成互補型強強合作。以“地方性”“應用型”為導向,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創新創業學院,聚力開展原創性科技攻關,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同時發揮學校旅游智庫和非遺智庫作用,從供需結合處、優勢互補處、發展創新處尋找課題、尋求突破,講好甘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