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努力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法治人才
——訪甘肅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焦盛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边@為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近日,甘肅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焦盛榮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甘肅政法大學作為省屬本科政法類院校,承擔著為國家和地方培養造就高素質法治人才的使命,學校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奮力書寫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是根本!苯故s說,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充分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優勢,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首要原則。校黨委是學校的領導核心,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落實黨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評價等配套政策,形成黨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要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為人才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功能,實現黨建思政工作與人才隊伍發展深度融合,使各類人才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創新工作體制機制是關鍵。”焦盛榮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把人才強校戰略作為學校發展的優先戰略,高站位謀劃學校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高起點打造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創新平臺,高標準建設符合本校特點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和評價政策體系,高質量推進人才服務、人才管理各項工作。要全面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打好人才工作“組合拳”,著眼高水平政法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以穩定現有人才隊伍為基礎,以培養高層次人才為根本,以引進拔尖創新人才為抓手,為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提供制度保障。
“固本強基內培外引是重點。”焦盛榮說,目前,我省人才總量占比較低,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難度較大,要破解這一困局,必須統籌各類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方面,立足于“本土育才”,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規劃,實施“飛天學者”“文翰學者”等人才分類培養工程,著力培養高水平領軍人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等。學校現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飛天學者”等各類人才126人次,初步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創新引才方式,對高層次人才、優秀人才和特殊急缺人才采取特事特辦、一事一議政策,提供配套保障等。加大青年人才的引進力度,提供10萬-50萬元的引進費用、10萬元的科研啟動費用,重點引進一批“雙一流”高校優秀博士研究生,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人才評價改革是導向!苯故s表示,建立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對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調動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要進一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從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入手,找準突破口。要堅持“破五唯”與“立新標”并舉,突出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作為人才評價的導向和“指揮棒”。完善細化人才分類評價標準,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研究制定不同類型的人才評價體系。做到精準施策、量才使用,匯聚各類人才共同為教育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是保障!苯故s說,只有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才能保證人才留得住、長得快、用得好。校黨委要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盡最大努力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創造條件,充分展示愛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誠。樹立榮譽激勵導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提升人才服務保障的精細化水平,努力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