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校園里一片靜謐,所有人還在酣睡,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飲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師衛軍、王濤、王鵬已經頂著寒星出發了。師衛軍緊了緊軍大衣,再次囑咐:“這時候是‘搶菜’最佳時機,今天一定要把量備足”。
經多方協調,凌晨五點,米面油菜終于調運到位。庫房有糧,心里不慌,飲食管理中心主任張崇巍擦了把眉毛上的寒霜,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昨晚商議好的商鋪志愿者此刻全成了“搬運工”,大家齊心協力,不計得失,汗水濕透了衣背,所有貨物分裝、搬運、上樓到碼放,整個過程有條不紊。“搬運時不覺得累,可搬完了我們雙腿直發抖”,水果店高黃英笑著說。
與此同時,在食堂后廚,一幫人早已經忙碌起來了。測量體溫、查驗“三碼”后,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清洗、切配、燒煮,影子在燈光下跳躍著,腳步不停的在操作臺邊挪移,經過嚴格規范的操作后,一道道美食菜肴擺上了餐臺。食品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師衛軍、王濤、王鵬三人堅持每天對各自負責區塊檔口的食材進購、消殺清洗、庫房管理、加工銷售、臺賬、留樣等各個環節仔細檢驗,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封閉管理以來,按照“保供穩價、精揀菜品、營養合理、提升質量”要求,197名飲食保障隊伍將全體師生的餐飲保障和食品安全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為戰斗在疫情防控前線的178名教職員工和 8100余名學生一日四餐忙碌奔波,放下家中老人小孩,住在臨時安裝在教室的鐵架床上,兢兢業業,筑起了一道堅固的服務保障防線。
早上六點剛過,各樓宇師生錯峰取餐開始。工作人員抖掉身上的面粉和菜葉,化身為秩序“維護員”,和學生志愿者一起維護排隊“一米線”,隨時和各公寓管理員溝通協調,保證取餐秩序有條不紊。及時安排專人給“黃碼”人員送餐,確保不落一人。
早上九點,學生取餐的高峰期過去,抓起一塊餅墊巴墊巴肚子,餐飲人員又化身為“消毒員”“保潔員”,有的拿起噴霧器對食堂各個角落開展消毒消殺,有的拿起掃帚,對食堂及前后的雜物清理清運,確保食堂“一方凈土”整齊清潔。
上午11點,師衛軍接到家中電話,小兒子發燒咳嗽。此時管控最嚴,所有藥店關門,兒子的咳嗽像重錘敲打在他心里,他急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回不了家,只能在視頻里一遍遍歉疚地囑咐妻子和孩子。王鵬在邊上看見,拿過師衛軍手中的檢查本,自己到旁邊檢查登記物資。他家在甘谷,本來答應好這個月回家給孩子過生日,可疫情偏偏此時來襲,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天沒回過家了。孩子生日當天他在視頻里和妻子一同給孩子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他笑著說:“生日雖然簡單了點,但這是孩子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個生日。”轉過頭,自己卻抹了把溢出眼角的淚。
中午,王濤給理發店李盼帶去午飯。由于搬運面粉工作量大,搬運時間長,用力過猛,李盼不小心崴了腳,疼痛難忍,但他還是堅持站著給學生理發,一蹦一跳服務學生日常生活。王濤看了心里酸酸的,他好久沒見到孩子了,他妻子在高速公路收費站上班,每天值班值守,兩個孩子只能寄放到親戚家中照應,他多想再摸一摸孩子的小腦袋啊。
下午,看到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拿著灌了熱水的水瓶取暖,超市老板羅芳平悄悄地為他們送去了一批電褥子、暖寶貼。餐飲人員馬琴琴、李愛童和馬曉明等人給他們送去熱氣騰騰的餅子、包子。
送走了最后一批取夜宵的學生,已是晚上十點半,工作人員人緊接著清洗整理餐具、打掃衛生、環境消毒。打印店劉乃鑫、理發店唐文、水果店高黃英、王小龍,超市竇栓林主動請纓組成的搬運隊已經待命在校門口。晚上有一批捐贈物資運抵學校,他們要負責裝車、搬運、卸貨、碼放到位。師衛軍搬運完貨物已是晚上12點,由于出汗過多,夜風一吹,他頭痛欲裂,渾身酸軟乏力。大家讓他休息,他又跑到電腦前,盤點當天的采購工作和第二天的采購任務,不知何時,已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手中的筆依然緊握。
托著疲憊的身軀陸續走進“教室宿舍”,作為后勤保障“大隊長”,張崇巍還要挨個噓寒問暖,排查安全隱患。看到倒在椅子上就睡著的王濤,他輕輕搖醒,讓他上床睡,幫他蓋好被子才輕輕關門離開。回望天上點點繁星,他長吁一口氣,明天,太陽還會升起,又是新的一天,我們離希望又近了一步,我們離勝利又近了一天……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