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隴東南 “小花”自芬芳 ——寫在天水師范學院建校60周年之際
甘肅日報 羅文研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21212a9879dcd690cd3df.jpg)
(天水師范學院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暨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200212f0664b5d08c3a09.jpg)
(天水師范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文藝晚會)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081431948ae57bbc266ca9.jpg)
“麥積山下,小花也有春天……”天水師范學院校歌日前正式發(fā)布,這首名為《我的精神家園》的歌曲,娓娓唱出了這所大學60年的育人故事。
在此前,天水師范學院創(chuàng)作的微電影《聞道花開》首映,影片講述天水師范學院建院60年來扎根隴東南,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優(yōu)秀師資,努力做隴東南“教師搖籃”的故事。
這首校歌和這部微電影正是天水師范學院辦學60年的生動寫照,60年辛苦耕耘,讓天水師范學院這朵“小花”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辦學之路。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01833523668194c995055.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0CE96DCB1873DE17490480DA626_25189AD0_46154.jpg)
立足隴東南,打造全省一流學科群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將天水師范學院的辦學定位確定為立足隴東南、服務甘肅省、走向全中國。” 天水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李正元說。
學科建設是支撐學校長遠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60年來,天水師范學院緊跟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趨勢,打造了中國史、生態(tài)學兩個甘肅省一流特色培育學科群,培育了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態(tài)學等8個省級重點學科。
今年8月29日,天水師范學院啟動了第四輪重點學科建設工作,學校分別與各二級學院院長、17個重點學科帶頭人簽訂了目標責任書。
在這一輪學科建設中,該校將以建好省級一流特色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為突破口,以中國史、生態(tài)學和智能制造三大學科群的構建為統(tǒng)攬,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相關學科影響力。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018345b41898b898c363c.jpg)
放眼海內外,增強師資力量
優(yōu)秀的教師是學校發(fā)展的寶貴財富。
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天水師范學院由郭昭第教授負責的中國語言文學教師團隊入選。
這個團隊共有46名成員,其中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就有28人次。近年來,團隊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63部,主編及合作出版大型辭書《諺語辭海》等著作20多種,在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831篇。
近年來,天水師范學院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堅持培養(yǎng)與引進并舉,實施名師培養(yǎng)計劃與“青藍人才計劃”“伏羲人才工程”,打造支撐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僅在2018年,學校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28名博士,柔性引進課程博士70名,聘請兼職教授20名,并啟動了秦大河院士工作站建設等。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018342ef63e916d78141b.jpg)
六十年如一日,培養(yǎng)基礎教育人才
翻開甘谷三中的教師花名冊,在“畢業(yè)院校”一欄中填寫“天水師專”或“天水師范學院”的就有126人,占到了教師總數的一半多。
這僅僅是天水師范學院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縮影。目前,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市、區(qū))招生,已累計為社會培養(yǎng)了10萬余名畢業(yè)生。 多年來,尤其是升本以來,天水師范學院堅持面向貧困地區(qū),主動適應隴東南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為縣及縣以下培養(yǎng)“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以基礎教育師資為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
學校全面加強教育教學工作,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建立了以本科人才培養(yǎng)為主體、積極拓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新格局。
近年來,該校學生獲國家級別獎勵23項、省部級獎勵269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甘肅賽區(qū)的比賽中,連續(xù)6年位列省屬院校之冠。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01834efff3271a343da9a.jpg)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01834d639ed95516a31b8.jpg)
瞄準需求強科研,服務隴原發(fā)展
一座大學的職責就是服務社會發(fā)展。近年來,天水師范學院引導教師積極投身科研,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省大櫻桃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呼麗萍被許多果農親切地稱為“財神爺”。她帶領的團隊通過構建“高校+科研院所+推廣部門+企業(yè)”為主體的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先后為30多家企業(yè)、合作社和200多名果農提供技術服務,研究成果“甜櫻桃貯藏保鮮與綜合加工技術研究”獲得2018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近年來,天水師范學院瞄準甘肅省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開展科研。學校加強了與地方政府部門及企業(yè)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建設了一批研發(fā)機構和工程技術中心;圍繞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行業(yè)企業(yè)人才知識更新需求,打造高端培訓品牌;積極承擔地方政府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委托的專項課題,深入開展國家和區(qū)域政治、經濟、生態(tài)、文化重大戰(zhàn)略和制度政策的前瞻性研究。目前,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1900余項,其中,國家級別項目114項,省(部)級項目316項。
與此同時,天水師范學院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及中國臺灣地區(qū)的1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已選派100余名優(yōu)秀學生赴國外及中國臺灣地區(qū)高校和教育機構學習,學校也于2003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
60載的奮斗歷程,桃李天下,碩果滿園。站在全新的發(fā)展節(jié)點,天水師范學院將繼續(xù)秉承“明德、新民、至善”的校訓,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和地方需求、主動接受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主動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向著建設西部一流、國內知名、師范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拼搏前進。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12106c8d1cbe32cbf33e1.jpg)
(天水師范學院60周年校慶定西校友書畫捐贈儀式)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1205660903a68ba7c2b11.jpg)
(天水師范學院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暨建校60周年紀念活動簽約儀式)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12056ab61b7233f7e283c.jpg)
(天水師范學院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暨建校60周年紀念活動簽約儀式)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1205614dbbd065eabbcc4.jpg)
(天水師范學院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暨建校60周年紀念活動簽約儀式)
![](/Files258/BeyondPic/2019-10/12/19101200217f66c0cbb0b492bd.jpg)
(天水師范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文藝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