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天水大講堂”2019年第一講舉行
青木淳教授作題為《復原日本東大寺大佛的臉--絲綢之路·麥積山石窟·彬縣大佛寺石窟的殘像》的報告
3月8日上午,由我校舉辦的“開放天水大講堂”2019年第一講舉行。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青木淳教授應邀作題為《復原日本東大寺大佛的臉--絲綢之路?麥積山石窟?彬縣大佛寺石窟的殘像》的報告。
市委常委、副市長宮輝致辭。來自我市基層一線的美術、書法教師,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院、大像山、水簾洞文管所的領導和專家等共350余人聆聽了報告會。
宮輝在致辭中說,天水被譽為羲皇故里,也被稱為易學故里、易學之都,青木淳教授的到來將開啟學術交流活動的新篇章。對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交流,進一步提高我市藝術工作者藝術素養,拓展國際視野,強化文化對外交流,提高開放合作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青木淳教授任日本文部省內地研修員,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及客座教授,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中世史研究會會員。著有《日本佛教人名辭典》、《大藏經全解說詞典》等書20余部,發表論文100多篇,成果豐碩,多次來華講學,廣受業界好評。
報告會上,青木淳教授以復原日本東大寺大佛的臉為切入點,從印度到中國的大佛路、天水(麥積山)與西安(大佛寺)的大佛、從中國到東方國家的絲綢之路、前往奈良東大寺的盧舍那佛(大佛)的路程、遺留在正倉院和日本各地的隋唐文物和文化交流持續至今的中國和日本等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使現場人員對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有了深入了解。
報告會由李子園校長主持。
“開放天水大講堂”是經市領導同意,市教育局支持,我校主辦的面向天水市民的學習平臺。“開放天水大講堂”以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精神為指針,秉持終身學習的新理念,發揮開放大學的優勢和特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規劃精彩人生,塑造和諧健康人格,辦人民滿意的終身教育。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