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還得提速跑
——專訪天水市第五屆中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裁判長張榮國
8月11日下午五點,隨著裁判員一聲哨響,全市第五屆中學生運動會暨“市長杯”2018年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杯賽比賽終于落下帷幕。
足球比賽是本屆運動會最大的看點,前后經過86場比賽,展示了我市校園足球10年發展取得的成果,也讓人看到了我市校園足球發展的前景和希望。
足球比賽結束之后,記者專訪了足球比賽裁判長張榮國,讓他點評了本屆比賽,并就我市發展校園足球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張榮國是麥積區體育中心的教練員,畢業于西安體院,1995年參加工作,從1998年開始擔任裁判員,目前是中國足球協會C級教練員,國家一級裁判,兼任麥積區足球協會副秘書長,先后擔任過兩屆省級足球裁判員,從2008年起擔任天水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裁判,2016年起連續3屆擔任裁判長。
據張榮國介紹,本屆中運會足球比賽呈現出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通過10年努力,我市校園足球的梯隊已經形成,目前參加比賽的高中組、初中組的隊員都是小學培養逐步成長起來的,這些學生個人無論從參賽意識、文明程度還是比賽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二是一枝獨秀的局面基本結束,剛起步時兩區具有明顯優勢,其他五縣明顯較弱,甚至有些縣還有空白點,從今年看,縣區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呈現出均衡發展態勢,這充分說明我市發展校園足球工作已經落到基層、落到實處,校園足球的普及面在不斷得到拓展。三是通過本屆比賽,確實發現了很多足球“苗子”,這些運動員通過學校多年的培養,基本素質和技能以及他們在比賽中表現出的團隊協作精神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四是提高學習成績和喜歡足球并不矛盾得到很好印證。本屆比賽的一批優秀運動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習成績也同樣優秀,考上了優質高中或高等院校,這給許多家長是一種很好的啟示,抓學習和尊重孩子的體育愛好同樣重要。五是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有力助推了我市校園足球的健康發展,如本屆比賽中綠化工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為興國二小女子足球隊隊員們免費提供了一批服裝鞋帽和背包等運動裝備,還贈送了一批體育書籍;清水縣育苗幼兒園和在秦安外工作人士王小慶等都積極奉獻愛心,讓孩子們參加比賽樹立了信心,收獲了榮譽感和幸福感。
張榮國直言,從本屆比賽中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縣區和基層學校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把訓練和校園足球管理落到實處;二是教練員的業務能力和待遇需雙管齊下,目前校園足球教練的業務培訓相對較少,在比賽中教練的指揮能力和水平較弱,有好多學校把教練員的訓練沒有納入教學工作量管理考核,學校評優選先也向語文、數學等文化課教師傾斜,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足球教練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足球隊員的訓練少、打比賽少,實戰經驗不足,從本屆比賽看,學校訓練時間呈現出小學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的態勢,好多隊員在初中、高中基本處于一種慣性運轉的狀況,所以小學訓練的一些基本技巧和素養在中學逐步消減。
張榮國告訴記者,我市發展校園足球具有很好的人文基礎,喜歡足球的校園群體龐大,普及發展空間很大,發展校園足球前景依然樂觀,為此,他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應在每年初就編制好年度校園足球規劃,對“校長杯”、“縣區長杯”和“市長杯”的比賽時間做出明確規定,確定發展目標,為參加“省長杯”比賽集訓預留足夠的時間;二是在足球隊員的黃金成長期著力,足球運動員的黃金培養期一般在7-12周歲,提高階段為13-18歲,所以小學和初中顯得十分重要,校園足球的開展應遵循這一年齡規律和培養周期,確定發展目標,科學施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利用社會資源助推校園足球快速發展,加強學校和俱樂部之間的互動交流,鼓勵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和支持,堅持走“雙向”培養的路子;四是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選派校園足球教練和運動員到省內外校園足球發展較快的地區和學校學習取經,許多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沒法學,但對方學校的訓練方法和運作模式我們完全可以借鑒,讓大家開拓思路,優化訓練方案,提高訓練質量;五是要重視一些足球“苗子”的重點培養,我市優質學校應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把一些有培養前途的孩子集中起來進行重點專業培養,讓孩子從喜歡足球向會玩足球轉變,從零散訓練向規范專業訓練轉變,從足球運動單項發展向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轉變,利用這些特長生的成長案例,拉動校園足球普及活動向縱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