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館長回鄉支教記
特約通訊員 閆鎖田
“同學們,今天,聽老師給你們講《守株待兔》的故事。”老師邊說邊熟練地點著電子白板上的菜單,《守株待兔》的動畫片立馬就播放出來了。
這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五龍鄉安家山教學點全校學生的一節音樂課。這節課是教唱《守株待兔的老農夫》第一段,老師用講故事導入新課。教唱過程中,老師打著節拍給學生試唱,遇到難唱的地方就點停止鍵,提醒學生把握節拍,只用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孩子們就會唱了。
教音樂的是55歲的支教教師安首來,他的身份是麥積區電教館副館長,已從事電教工作整整30個年頭。2015年秋季,他主動申請到自己老家—安家山教學點支教。
安首來回鄉支教還真有點說道。他是帶著農村小規模學校如何應用電教設備的問題下去的。近年來,隨著國家“全面改薄”項目的實施,許多小規模學校也配備了電教設備,但由于受小規模學校教師年齡偏大、音體美專業教師短缺等因素影響,這些先進的電教設備難以發揮更好的作用。究竟如何才能用好這些設備,提升教育質量?安首來想探探路。
安家山小學共有40名學生、5個年級5個教學班,5名教師中50歲以上的就有3人。近幾年,學校配備了兩個電子白板和教學點數字資源,接上了電信寬帶網,但原有的老師實行包班,“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天從早到晚連軸轉,有資源不會用也缺少有力的指導,設備利用得并不理想。
安首來來到學校,不僅擔任起全校的音體美教學,承擔實驗儀器、圖書的管理工作,平時還手把手地教幾個同事學習多媒體和實驗儀器的操作技術。從開關機等最簡單的操作技術起步,到學打字、下載教學資源、做課件一項一項地教,老師在課堂上不會操作他就主動去幫忙演示。第一個學期下來,5名教師不僅對電教設備感興趣,還能用多媒體開展正常的教學了。
59歲的老教師安本立老師仍然對教學充滿激情:“首來可是個‘生丑凈末旦’都能演的多面手,也是個熱心人,我們跟著他學了不少新鮮的東西,視野開闊了,好像自己年輕了幾歲。昨天我用下載的課件上《老鼠嫁女》一課,先讓學生看,再讓幾個學生分角色表演,沒想到孩子們比我們大人說得好!
安首來的音體美課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但他從沒閑過,每天堅持早到校,上午沒課的時間,他就對實驗儀器和圖書進行歸類整理入柜,幫著給其他幾位同事下載課程資源,提前準備實驗器材,其他同事沒做過的實驗他總是帶頭演示。為了開設學生的手工制作課,他開著私家車在山下挖紅膠泥,親手過濾并做成膠泥棒,發給學生捏各種實物模型,孩子們玩得開心極了。安家山人有習拳練武的傳統,安首來就把村里的武術藝人請到學校給孩子們教武術,孩子們表演的武術節目還在全鄉慶祝“六一”活動上得了獎。一年半時間,他已經教會學生20多首歌曲了,孩子們做起了韻律操。
“安老師的課上得太好了,聽他的課很輕松,我最喜歡上美術課,不僅學會了畫風景,還會用紙折孔雀了!彼哪昙墝W生安金渚高興地說。
校長安天敏告訴筆者:“我們的多媒體設備原來不會用,現在明顯不夠用,學校只有兩個電子白板,用不上白板的老師只好把下載的資源放在電腦上反復看,然后再去給學生講,效果也比原來好得多了。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變,使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也留住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