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天水藉河岸邊陽光明媚,天水市逸夫實驗中學多媒體教室晴窗映綠,正在召開的培訓總結會格外熱鬧,來這里學習培訓了9天的鄉村學校老師心情格外激動,話匣子一打開就有點收不住,大家掃微信碼,互留聯系方式,培訓活動在依依不舍的氣氛中劃上句號。
這期基地培訓的收官,標志著天水市教育局組織開展的“金色教苑”鄉村教師培訓項目“鄉村教師上門看影子學藝”階段的順利結束。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5a7f1896d1e160e1.jpg)
“金色教苑”鄉村教師培訓項目于去年11月15正式啟動,該市采取“名優教師走下去、鄉村教師請上來、網絡空間連起來”的培訓方式分步進行,培訓對象為農村鄉鎮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
市教育局把這項活動作為教育系統實施精準扶貧教育專項支持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前籌劃,精心組織,創新活動載體和內容,使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落到實處,讓鄉村基層教師取到“真經”,學到“高藝”。市教育局除了按照省上要求選派39位名師擔任金鑰匙導師外,還從全市精心挑選了11位名師擔任銀鑰匙導師,組成了50人的導師團隊,深入四個縣區的16所農村學校開展了“做一節示范課、做一次同課異構、做一個專題講座、指導一次教研活動、聯系指導一名鄉村教師”等“五個一”送培進校活動。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c5189dc170862e85.jpg)
據了解,從去年12月1日開始,全市95所鄉村學校先后分四批選派610名鄉鎮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到市一幼、市二幼、市實驗小學、市逸夫實驗中學等影子基地學校參加培訓,參訓教師在影子基地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地學校辦學情況,開展聽課、說課、同課異構、教學設計、互動交流、經驗分享等系列活動,開闊眼界,轉變觀念,取到了教育教學的“真經”。
每期培訓時間為一周。培訓期間,組織參訓教師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地學校辦學情況,開展聽課、說課、同課異構、教學設計、互動交流、經驗分享等系列活動,開闊鄉村幼兒教師眼界。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488fa6930ca8a83f.jpg)
記者在影子學校看到,影子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精彩紛呈,充分體現了“快樂課堂、快樂學習”的課堂特色,學員課后與導師、和學校校長一起評課,面對面的交談,拷貝課件,請教問題,認真撰寫研修日志,研修日志涌動著激情和感動。大家普遍認為這樣的學習培訓,接地氣,適時對路,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觸。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b482748298cc7179.jpg)
為了拉近培訓學員和影子學校教師交流的距離,市實驗小學“隴原最美教師”楊西英老師組織了一場主題為《破冰暖身,幸福起航》的破冰活動,活動在《相逢是首歌》的樂曲中拉開了序幕,學員們一起做“破冰”“暖身”“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游戲,放松身心,使全體學員是很自然地融入好動,成為活動的主體,激發了學員學習培訓的熱情。
市實驗小學專門邀請了天水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悅紅做《回歸兒童本真 還原教育原貌》的專題講座,引導學員建立現代兒童觀,悅納自己,賞識學生。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f5bb5636684d103b.jpg)
秦州區太京小學崔世霞到市實驗小學參加培訓時在研修日志中寫道:楊西英老師的課簡潔明快,重點要點突出,不拖泥帶水,尤其她給一年級學生上的經典誦讀《再識三字經》通過指名讀,男女賽讀、賽背,講解、演唱三字經的故事,這樣的課堂讓人感受到了經典的魅力,真是一節享受課。
市逸夫實驗中學副校長計衛珍告訴記者:“鄉村教師到影子基地學藝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是為了單純的聽聽課,走走過場,我們在安排活動時注重拓展學員的學習交流空間,除了講課、評課之外,還適當安排了說課、參觀、體驗、展示以及體育活動比賽等活動,讓培訓活動在情感的交融中有激情地推進。”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93346627801dd683.jpg)
3月25日,市逸夫實驗中學把本校青年教師的說課比賽和培訓教師的說課交流活動合二為一,本次說課比賽共有學校13位青年教師參賽,“金色教苑”70名參訓教師、天水師院2015級22名研究生也參加觀摩。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b501b08b8c88ad8d.jpg)
青年教師說課比賽結束后,市逸夫實驗中學金色教苑教首席導師楊尚義對青年教師做了點評,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說課時要更加突出自己設計特色,以“我”為主,用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設計意圖和目標達成的方法措施,運用多元化的語言引人入勝,放大自己的亮點,學會與聽者分享,從而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省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李連軍說:這種培訓形式好,是培養與培訓、培訓(基地功能建設)與研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就地取材,因勢而發,借力打力。要充分利用天水師院這個理論與師資培養基地,把師范生培養與“金色教苑”基地建設有機對接,納入師范生崗位實踐,必有豐碩成果。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6b57eb2de10285ac.jpg)
許多兄弟市州的同行通過微信等網絡交流互動。張掖市青西中學張虹菱說,值得借鑒,將本校的教科研活動與基地培訓相結合的的培訓方式,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的目的。
市逸夫實驗中學校長李強認為:追求生態課堂、智慧課堂、高效課堂、理想課堂永遠在探尋的路上,金色教苑項目的實施,為城鄉學校之間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也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空間,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有效措施,理應常態化。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72d585e70ec07f15.jpg)
據天水市教育局師管科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活動將轉入網絡空間研修互動階段。每個金鑰匙導師都在甘肅省“百千萬”計劃研修子網中建有“導師工作室”和個人空間,開展基于教師工作坊的研修、教師自主研修、校際協同研究、校本網絡教研等多種研修活動。受訓教師可長期在導師工作室與導師互動,及時解決鄉村學校和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疑惑,通過網絡指導空間和個人研修空間即時互動交流,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教師的內驅力,切實解決鄉村教師日常教學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使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金色教苑活動還需要強化,研修計劃應更細致些,在課程的安排上要有導師學員一起“同課異構”,讓一線經驗豐富的老師通過做講座為學員解疑釋惑,要重視做好后續網絡平臺的進一步延伸研修。” 楊西英說。
![](/Files249/BeyondPic/2016-4/1/1604011512405ba8890631e6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