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光盤教學的走秀達人
閆鎖田
“各位好,我就是本展板的主人公,1998年9月我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2002年初接觸到了光盤播放(遠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學……”今年5月,在全國中小學教學信息化應用展覽上,來自甘肅省秦安縣的李秀向來賓介紹自己的展板,講述自己光盤教學應用的真實案例,她的講解吸引了眾多與會代表的眼球。
前不久,筆者在秦安縣教體局教研室見到李秀時,她還沉浸在參會的喜悅之中。“沒想到我也能參加這次國際教育信息化展覽,真是大開了眼界,了解到了信息化企業的前沿技術,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確了。”
李秀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鄉村教師,1998年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分配到秦安縣西川鎮吳川小學任教。
2002年3月,天水市開展給邊遠山區學校捐贈電教設備的活動,統一規定一套設備為一臺電視機和VCD,另加72張教學光盤。對這三樣寶貝,李秀如獲至寶,從此開始了她的光盤播放教學之旅。
提起光盤教學,李秀眉開眼笑頓時來了精神:“光盤教學概括為‘整體鑲嵌——局部點染——穿插互補——整合資源’四個階段,而‘整體鑲嵌——局部點染——穿插互補’可以說是初級階段。在教學中和學生一起把課文學完,再把光盤從頭到尾直接播放一遍,用這種簡單直觀的形式將音頻、視頻引進教室。后來,我又在教學中大膽穿插一些其他教學內容。整合資源是在初級階段的基礎上,對教學光盤的固定資源可打破學科、章節以及教學環節的限制,進行增刪、創新、設計,制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的光盤資源,為我所用。”
2002年5月,李秀報名參加了天水市第五次電教優質課評選活動,講授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學校當時沒有相配套的光盤,李秀就自己買了一張童話盤,用這種直觀播放的形式將童話故事視頻化了,這節課獲了市級二等獎,這是她在信息化教學上斬獲的第一個榮譽。李秀在邊遠山區學校光盤教學的舞臺上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展示著自己的探索成果。先后獲得第七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甘肅賽區一等獎,第七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決賽二等獎,還被評為天水市“園丁”、秦安縣“十佳教師”、甘肅省第四屆中小學青年教學能手。
2004年6月,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現場會在天水召開,吳川小學被確定為觀摩學校,李秀和其他三名青年教師開始接觸新模式下的新課程配套光盤。為了擴大資源,她和學校其他三位年輕教師自己動手制作教學光盤,從網上查閱資料,自己設計環節,他們白天練習上課,晚上坐著農用三輪車去縣城培訓,回來后又加班加點制作光盤,這樣就大大填補了教學光盤的不足。至今,吳川小學還有他們幾個人制作的40多張光盤。
光盤播放教學不僅徹底改變了李秀的傳統教學手段,也使她的成長路徑更加清晰。2005年4月初,李秀在中歐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秦安縣新課程跟蹤培訓活動中擔任縣上選派的講課教師,利用每周六日下鄉講課,為其他學校的老師講授光盤示范課并進行技術指導。在農村學校光盤教學的探索歷程中,留下了李秀一串串清晰的腳印。
2013年秋季開學,天水市兩區五縣601所教學點項目設備資源全部投入教學使用,標志著該市農村邊遠山區學校信息化教學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隨著農村學校電化教育條件的極大改觀,每個農村小學都有了電腦、液晶投影、交互式電子白板,有些條件好的學校已經用上了一體機。李秀曾經工作過的吳川小學現在有一套電子白板設備,采用設備不動、學生流動的方法來進行電教課教學。
從光盤播放的探索到電子白板與一體機時代,從農村小學教師到縣級教研員,這在李秀心目中是一個深深的時代印記,光盤播放教學雖然淡出了農村邊遠山區的教學舞臺,或將成為農村學校師生的歷史記憶,但這種遠程教育模式的推廣和使用,使教師教學理念發生了蛻變,從傳統教學方法中突圍,尤其是廣大農村學校教師通過遠程教育模式一的推廣普及,熟練掌握了使用各種信息化設備的技術,把優質教學資源引進了課堂。
李秀在光盤播放教學中脫穎而出,對全學區的年輕教師產生了很大鼓舞。她還在甘肅基礎教育信息化平臺與國家基礎教育信息平臺開通了兩個教研空間,上傳了自己的20多篇文章,與全國各地的同行們進行交流,探索教研與電教的對接點。
說起將來,李秀仍滿臉自信,底氣十足,“各級領導的鞭策和鼓勵,我的壓力更大,肩上的擔子更重,但我會竭盡全力走好今后的路。”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11/17/content_44510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