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甘肅工職學院在大學生活動中心隆重集會,熱烈慶祝第二十八個教師節并表彰獎勵過去一年里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并為從教滿25年、30年的教職工頒發榮譽證書。
受表彰的先進集體
校黨委書記王志年、校長曹愛明、黨委副書記郭建忠、副校長魯挑建、楊華、徐凱、李玉生及校長助理羅增智等領導出席慶祝及表彰大會,全體教職員工和部分學生代表共900余人參加。
黨委書記王志年出席大會
會議為從教滿25年、30年的教職工頒發了榮譽證書,表彰了8個先進集體、20名優秀教師和13名優秀教育工作者。會議由黨委副書記郭建忠主持,魯挑建副校長宣讀表彰決定,曹愛明校長在大會上講話。
校長曹愛明講話
曹愛明在講話中代表校黨委、行政,向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務崗位上的全體教師及廣大干部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受到表彰的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在教育戰線默默奉獻、任勞任怨,教齡滿25年、30年的各位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謝!向為學校建設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的離退休老教師、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受表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建校三十余年來,工職學院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事業,繼承和發揚核工業的傳統,將自己的職責、使命同國家的強盛,祖國的未來緊密結合在一起,把自己的命運與人民的教育事業融為一體,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心血,為教育事業和學校的發展投入了滿腔熱情,為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傾注了無比愛心,充分展示了人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高尚的情操、勤勞的品質和勇于奉獻、甘于吃苦的犧牲精神!實踐證明,學校的教職員工是一支值得信賴、最可依靠的隊伍,是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根本力量。
曹校長在講話中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教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與此同時,仍有許許多多在我們身邊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老師們,同樣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英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科研成果。他們做出的貢獻成為學校發展源源不竭的動力,他們的感人事跡將永遠銘刻在學校發展前行的歷史進程中。
受表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曹校長強調,自去年以來,在全體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師資建設、后勤保障、社會服務、校園基礎建設和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學校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礎。當前,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改工作得以進一步推進,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新成績;學生在全國性技能競賽中屢次奪取大獎;招生工作成果喜人,新生注冊報到人數達3200人,創歷史最好成績;校園建設突飛猛進,新體育場按時完工,地質博物館開館迎賓,圖書館搬遷即將使用;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高,2012中國西部旅游研討會和2012年天水火山研討會如期舉辦并獲得好評,天水市第三屆中學生運動會在我校圓滿舉辦;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階段成果顯著。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各位老師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工作分不開,與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努力分不開。
學校為從教25年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曹校長指出,當我們歡慶教師節的時候,我們也應看到,學校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實現“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還很繁重。尤其是,10月份我校即將接受教育部第二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這是我校今年要完成的重點工作。重任在肩,曙光在前,在這新的歷史起點上,代表校黨委、行政向全校教師提出了三點希望:
一要為人師表、律己修德。學是師之骨,德為師之魂。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不僅注重教書,更加注重育人,不僅注重言傳,更加注重身教,尊重、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誨人不倦,耐心指導,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以自己的深厚學識去教育學生,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去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一切為了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的辦學理念。
學校為從教30年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二要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僅僅會教、愿教是不夠的,還要善教、樂教;僅僅滿足于做技術嫻熟的“教書匠”是不夠的,更要努力成為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要成為合格的教育者,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始終保持對新知識的渴求,刻苦鉆研業務,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人才成長規律,踴躍投身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實踐,大力提升教育質量。只有我們的教師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斷彰顯我校的辦學特色,展現“精心教書、潛心育人、愛心服務”的良好教風。
三要勇擔責任、服務社會。人民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表率,也應成為社會的表率。要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切實承擔教育者的社會責任,依法履行教師職責,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主動提供專業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為文化傳承創新,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學校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