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2/BeyondPic/2012-3/11/120310091284e27dd3f0a6eb78.jpg)
3月5日,麥積區三岔鄉黃龍小學,建筑工們正忙著為學校新修的教室封頂,村主任王來喜對前來黃龍村開展聯村聯戶調研的市教育局局長李淳一行高興地說,這兩排教室的建設,我從開始到現在一直盯著施工,工程隊的人也很負責任,所以我們對建設質量很放心,再過一段學生就可以從活動板房搬到新教室上課了。
調研組一行在活動板房教室和村民們進行了座談,李淳說,很高興有這個緣分和各位父老鄉親相識,我們今天來是認門子,結親戚,所以大家把自己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思路都提出來,我們共同謀劃發展,力爭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今年63歲的村主任王來喜滿臉飽經滄桑,當了幾十年村干部,親眼見證了村子的發展歷程,他說起村上的情況如數家珍:黃龍村下屬3個自然村,人口1197人,耕地1900畝,地形條件差,幾十年來村上變化不大的原因是幾面山坡都沒有像樣的農路,農產品都要靠肩挑背扛,每年花椒采摘期叫個臨工人家一聽要步行上山就不來了。學校僅有幾間教室,沒有教師辦公室,尤其是沒有學前班,婦女們的勞動力解放不出來。村上現有的31戶特困戶和以前比是有變化,但和村上的整體發展看,他們的確還有很大困難需要幫扶,但大家要明白,這次政府幫聯并不是只幫錢,而是出謀劃策,幫助大家搞些種植、養殖和生產技術支持。要說需要幫扶的話,我想一個是建好學校,我們村上能多出些大學生和有用人才,從根子上脫貧致富,其次是修通3條農路,不管我們今后能發展到一個怎樣的水平遇到多大困難,我想著在有生之年,能給大家多辦點實事,總之,黨和政府能記住幫扶我們黃龍村,我們心里已經很舒坦了。
![](/Files232/BeyondPic/2012-3/11/1203100912ee1350dea43daf94.jpg)
村主任善解人意、入情入理的一席話立即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
村支書王灶喜接上村主任的話茬說:“花椒生產需要在技術上提升一下”。
“把修路放在第一位考慮,沒有農路啥都做不好”。村支書的話一落,一位村民又搶著發言。
當李淳問在場的村民兩位村領導說的大家同意不同意時,村民們異口同聲地說,完全同意,他們說的就是我們大家的意見。
每一個幫聯組的干部被這種熱烈和諧的場景所感動。
李淳最后說,目前制約發展的問題主要是農路、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缺幼兒園和支柱產業的管理及產品更新換代等問題,我們雙方要大力倡導一種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腳踏實地、水滴石穿的精神,當前要著力做好三件事:首先要幫助村上改善辦學條件外,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學,都能成才,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改善生活。其次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通過各方共同努力,逐步修建簡易農路,解決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解放生產力;再次,市教育局積極聯系協調有關果樹專家對村民進行花椒栽培、病蟲害防治和蘋果產品更新換代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大家破解生產難題。爭取通過數年的幫聯,實現父老鄉親的良好愿望。
![](/Files232/BeyondPic/2012-3/11/120310091220d46eed133688d3.jpg)
座談會后,幫聯組一行走訪了特困戶,了解其生產生活情況,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臨走的時候,王來喜指著南面山上說,那是毛勿自然村,最近我們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通過村民自愿捐資和銀行貸款,在山坡上推出了一條農路,村民們積極性很高,能通車,就再不用肩挑背扛了。說這話的時候,老主任臉上綻開了滄桑般的笑容。
黃龍村,一個時代的結束,標志著又一個時代的到來。
![](/Files232/BeyondPic/2012-3/11/1203100912fb709eb7704badb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