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2/BeyondPic/2012-3/5/120305091171445f1b99cd2a6c.jpg)
3月4日下午,甘肅工職學院召開新學期教職工大會,安排部署全年工作。黨委書記王志年主持會議,校長曹愛明講話,郭建忠、魯挑建、徐凱、楊華、李玉生等校領導出席會議。
![](/Files232/BeyondPic/2012-3/5/1203050911511d4f760672a210.jpg)
學院黨委書記王志年主持會議
曹愛明校長的講話共分兩個部分:一是對2011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回顧,二是對2012年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曹校長在講話中指出,2011年,我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穩步實施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和2011年工作要點,以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2012年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要求,在內涵建設、招生就業、人事制度改革、創先爭優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為學校“十二五”發展開了個好頭。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取得可喜成果;二是校企合作成為新亮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考試制度改革成效顯著;三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迎評”工作有序推進;四是教科研工作初見成效,校園信息化建設初見成效;五是加強招生宣傳,圓滿完成2011年招生任務;六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和服務學生意識逐步增強;七是加強就業市場和信息平臺建設,就業工作取得良好成績;八是黨的建設成效顯著,創先爭優活動特色彰顯;九是黨風廉政建設穩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十是充分發揮教代會作用,積極構建和諧校園
![](/Files232/BeyondPic/2012-3/5/12030509112ff2e10dea2b6e00.jpg)
曹校長指出,一年來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有:一是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地方政府與行業企業共建學校方面起步較慢;二是通過校中廠把企業引入校園,把產品引入實訓,把工程師引入課堂,把教師引入車間,把學生引入情境沒有落實到位;三是每年安排100名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等工作落實不力。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2012年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關于2012年主要工作任務,曹校長指出,2012年全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貫徹國家和甘肅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穩步實施“十二五”學校發展規劃,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特色專業建設為重點,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內涵建設,創新管理,追求特色,強化服務,認真做好教育部第二輪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具體有六個方面:一是全力抓好內涵建設,加快人才培養模式轉變,著力推動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二是全校動員,積極迎評,確保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任務的圓滿完成;三是加強學生管理,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全力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四是創新宣傳模式,開辟就業市場,努力形成進出兩旺的良好發展局面;五是提高行政效能,推進科學管理,堅定推動我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決心;六是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努力確保全年工作任務的完成。
曹校長指出,新的希望,新的召喚,新的使命,完成學校部署的重點工作是我們今年的使命和職責。我們要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搶抓機遇,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努力把規劃的宏圖變為美好的現實,共同譜寫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學發展的新篇章!
黨委書記王志年就曹愛明校長的講話,從組織保證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一是在干部管理方面,通過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實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干部待崗制度、辭職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提拔、輕管理的現狀。二是進一步加強干部監督,通過加強思想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突出“預防為主,正面引導”這個重點,構建干部監督管理體系;通過不斷豐富手段、拓寬渠道,講究策略、創新方法,及時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監督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加強審計工作,使審計工作拓展延伸到干部監督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三是在青年干部的使用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年輕干部培養成長的長效機制,對青年干部實行動態管理;要進一步健全年輕干部選任綜合機制,發揮其所長,大膽啟用;要進一步完善年輕干部的激勵機制,工作上多支持,精神上多鼓勵。
王書記強調,學校各部門和全體教職工要認真組織學習本次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不斷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Files232/BeyondPic/2012-3/5/1203050911972b6fb95ed6f9f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