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狄保榮先生應邀來甘肅工業職院考察調研,并于9月6日下午在東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們的啟示》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學院教務處王小明處長主持,學院領導、師生共400多人聽取了報告。
![](/Files219/BeyondPic/2010-9/9/1009091105470d35a35402535c.jpg)
狄保榮研究員作報告
狄保榮研究員的報告從分析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入手,充分肯定了我國職業教育經過近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時指出,與德國的職業教育相比,我們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對自己對他人有全面客觀的認識。接下來,狄保榮研究員介紹了以“以政府在政策、法律以及經費方面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學校配合實施人才培養的”德國“雙元制”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對中、德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環節進行對比并作了重點分析。
![](/Files219/BeyondPic/2010-9/9/100909110597c3c2ed332e2407.jpg)
行動導向、任務驅動和項目引領教學模式
狄保榮認為,作為世界發達國家和曾是世界最大出口國的德國,之所以在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后能夠迅速崛起,除了諸多重要因素之外,實施雙元制的職業教育是德國發展的“秘密武器”。正由于德國的特殊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德國學校不論是雙元制學校還是應用技術大學和正在逐漸興起的雙元制大學,都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方面突出與國家經濟發展、企業技術進步、社會需求的高度結合。
![](/Files219/BeyondPic/2010-9/9/10090911051b4dca6d976ae792.jpg)
德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特點
狄保榮指出,德國職業教育取得的杰出成就值得我們借鑒。當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正進行劇烈的變革,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勇于應對挑戰。對照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我們應發揮優勢,取長補短,打破常規,深化改革,開拓出一條中國職業教育的創新之路。
![](/Files219/BeyondPic/2010-9/9/1009091105a9851b96b3a4979c.jpg)
報告會后,狄保榮先生同在場師生進行了現場互動,對于師生的踴躍提問,一一作了精彩回答。
狄保榮先生的講座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內容深刻,富于哲學的思辨性,深受在場師生的好評。
![](/Files219/BeyondPic/2010-9/9/1009091105f2f91c45f270fb6d.jpg)
附:狄保榮先生簡介
狄保榮(1955— ),男,漢族,山東曲阜人,研究員,現任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兼任教育部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旅游局旅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命題組成員、山東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山東省旅游協會教育分會會長、山東省旅游飯店協會副會長和山東省烹飪協會副會長、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副會長等職。
教育經歷:1985年07月畢業于河北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1988年9月-1989年6月在德國巴伐利亞賓館學校學習酒店管理;1990年5月-1990年7月參加國家旅游局舉辦的餐飲管理師資培訓班,獲培訓師資格。
教研成果:狄保榮同志長期從事旅游教育工作,為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該同志認真鉆研旅游業務,深入探討旅游人才培養和全面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的規律,他撰寫的《感受細微化服務》、《注重員工觀念培育提升酒店競爭力》、《如何進行人力資源開發》、《職業教育應適應行業需求》、《開拓海外實習就業渠道 培養國際化旅游人才》、《旅游職業教育國際化研究綜述》等文章分別在“飯店現代化”、“中國旅游報”、“教育與職業”、“山東社會科學”等報刊、雜志上發表。編寫的教材《現代飯店與飯店服務》、《現代飯店與飯店經營》、《社交禮儀》被部分旅游院校和企業使用。在旅游教育中率先提出了建設“人文化、數字化、生態化、國際化”旅游學院的目標,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立足國內,面向國外”進行旅游職業教育方面有很多創新舉措。
獲獎情況:2002年12月獲得山東省人事廳、教育廳、勞動廳、省經貿委“職業教育先進個人”、 2006年5月獲得山東省人事廳、山東省旅游局“全省旅游系統先進個人”、2007年3月獲國家人事部、國家旅游局“全國旅游系統先進工作者”、 2008年8月獲得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學會頒發的五星鉆石獎“個人杰出貢獻獎”。
延伸閱讀:http://www.sdts.net.cn/web/xbsz/20091103_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