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安排三餐補充大腦營養
“備戰2010高考”之飲食指導
本報記者 沈麗莉
四菜一湯,大魚大肉,你是否還在這樣做?
望著一桌美味佳肴,馬上要參加高考的姚敏卻一點胃口也沒有,父母關切的問候在她聽來成了令人煩躁的嘮叨,她埋頭草草喝了碗雞湯,便鉆進自己的房間。不一會兒,姚敏沖進衛生間,用涼水不停沖著額頭,“又流鼻血了!”一旁的父母慌了手腳,這已是女兒連續3天出現流鼻血的狀況。
從4月中旬后,姚敏的父母每天為她至少準備四菜一湯,大魚大肉,雞湯羊湯。連續半個月后,姚敏覺得身體燥熱,容易流鼻血,而且每晚趴在寫字臺前學習時,總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這下子讓作父母的不知所措。
“無論是突然改變考生日常飲食結構,還是一味服用保健品為孩子‘補腦’,都已走入飲食誤區!备拭C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肖永良教授說。他表示,有的家長喜歡在高考前夕將孩子的食譜大變臉,大魚大肉,看似營養豐富,但過多食用反會抑制大腦活力,產生不良情緒和負面心理,因為,肉類食物多含酸性物質,食用過多,會破壞體內酸堿平衡,導致酸性物質過多,使大腦活力降低、記憶力減退、身體疲乏。
當然,科學的補養是必要的。因為高考沖刺的過程確實讓大腦消耗很大。比如長時間復習功課,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引起頭痛,長時間坐著看書,大腦容易缺氧,因此一些耐缺氧保健品、魚油、含DHA等健腦、增加視力的產品是可以起到一定改善和調和作用的。但需格外注意的是抗疲勞類營養品不適合考生,要讓考生少吃甚至不吃。因為這類產品有可能會引起內分泌失調、生物鐘紊亂等不當的后果。
科學安排三餐 補充大腦營養
肖永良教授指出,考前復習階段是高度集中的腦力勞動時期,由于思維活動過程加強,細胞內物質及神經介質消耗增多,情緒易緊張,交感神經興奮性加強,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脈搏增快,血壓增高,新陳代謝增強,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相應增大。因此,考生的膳食安排要本著全面、適量與均衡的原則,注意糧食、水果蔬菜和肉蛋奶三大類食物的科學搭配。肖永良教授開出的三餐方案是:
吃好早餐。他說,復習、考試期間,血糖是大腦直接利用的唯一能量。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吃不好,上午課間操之間就會有低血糖發生,產生饑餓感,會導致反應遲鈍、學習效率下降。他建議在10時前后加一餐,一瓶酸奶或牛奶,一片黑面面包或一塊巧克力均可。但不能食入量過大,以免午餐不能正常進行。
吃飽吃好午餐。午餐可安排食用富含膽堿的魚類、肉類、蛋黃、大豆及其制品。這些食物中所含的乙酰膽堿對增強大腦的記憶力有重要作用。
晚餐宜食碳水化合物食品,因為這類食物可促使體內分泌胰島素,以助肌肉細胞吸收血中的大部分氨基酸,進而使較多的色氨酸進入腦部,轉化為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幫助人們更好地休息、睡眠、積蓄精力。但晚餐不易吃得過飽,否則大腦中有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加,使大腦節奏減慢,效率降低。
三餐之間可以加吃水果,如西瓜、香蕉等。在飲料上可選擇橙汁、蘋果汁、檸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蘿汁等,特別是新鮮的原汁,富含多種維生素、糖類以及礦物質。由于天熱,不要過食冷飲,以免造成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其他如汽水、冰水等,也應少飲,以免影響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