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師范學院在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中,緊緊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兩個根本性問題,深入學習,形成共識,謀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探尋解決問題的新舉措。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難以操作的問題,天水師范學院立足于“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按照“抓重點,帶全體”的工作思路,創造性地實施了“三好”“六個一”活動。即要求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團學干部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記好學習筆記,做好調研報告,寫好學習心得”。要求普通學生“做一次討論發言,做一次志愿者服務,協助一次教師科研項目,為班團組織提一條建議,寫一份入黨申請”。
針對和諧校園建設中出現的學生思想道德滑坡、上進心不強、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天水師范學院引導廣大學生通過寫學習體會、社會考察、體會家庭變化、與祖輩交流等方式,在學習中適時開展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尤其是科學發展觀的政治、思想和感情“三認同”教育。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修身 勵志成材”主題實踐活動,將院黨委提出的“以良好的形象展示自我、以優異的成績回饋父母、以過硬的本領報效祖國”的三要求落到實處。
面對就業困難、社會需求與學院培養的人才不適應、不對接以及學生創新意識不強的局面,為向隴東南地區乃至全省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有志于基層基礎教育的合格師資與應用型人才,天水師范學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與考核考試辦法,大力開展創新教育,實施管理創新,培育創新文化,搭建創新平臺,著力培養社會歡迎的創新型人才。天水師范學院生化學院何麗紅就因為科研創新方面的突出條件而榮獲第九屆全國李政道講學金。
為了積極應對今年就業困難的局面,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天水師范學院通過鼓勵支持學生考研、舉辦校園招聘會、要求每位教職工為學生提供兩條以上就業信息或就業崗位、分組赴各地州市推介畢業生等六條實質性舉措,促進學生就業,營造了人人關注就業,人人操心學生就業的喜人局面。為拓展學生黨員和青年學生素質,提高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調動大學生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熱情,促進對他們職業意識的培養,及早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校團委開展了選派102名學生黨員和優秀大學生到校內外各單位掛職鍛煉活動, 掛職鍛煉已于五一前全部到崗。
為解決貧困學生上學的實際困難,校領導主動分頭出擊,積極聯系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單位籌集助學資金,今年已籌集到各項助學金近300萬元,一千余名學生得到資助。學校建設的自炊工程“陽光屋”也有效解決了部分家庭實在困難的學生吃飯問題,培養了學生艱苦奮斗、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為做一個“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礎。
天水師范學院的學習實踐活動因為重在實踐,特色鮮明,受到了省高校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巡視檢查組的高度肯定,目前已順利轉段。(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