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全面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推動高校設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金,完善以科學研究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和資助制度。深入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繼續加強醫學、法學學位體系研究,完成專業學位總體設計工作。深化以初試、復試和推免生為重點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創新人才的選拔。積極推進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改革,做好專業學位招生考試工作。
24.加強高?萍紕撔碌慕M織、培育和協調,推動高校積極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強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建設和管理,完善高校創新體系。推動高校設立科技創新基金,支持和引導開展自主科研。加強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深入推進行業產業創新聯盟和省部科技創新合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國家大學科技園又好又快發展。
25.實施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大力提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與宣傳。扎實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著力加強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隊伍建設。啟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長期重大專項。完善高校社會科學基金體系。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數據庫和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26.加快創建高水平大學步伐,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競爭力。堅持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實施“211工程”三期建設,使更多的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啟動“985工程”三期建設,支持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增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的能力。
六、積極發展成人繼續教育,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
27.大力發展成人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進一步加強和發展農民技能培訓,特別要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完成3000萬人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6000萬人次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任務。積極推進行業企業職工教育,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廣泛開展面向城鄉勞動者的成人繼續教育。
28.積極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服務支撐平臺,推動形成學習型社會。辦好廣播電視大學,完善自學考試制度,支持和引導各級各類教育面向全社會、實行更加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進一步總結經驗、抓好試點和完善政策,充分利用全社會的教育文化科技資源,努力使人人享有終身學習機會。
七、重點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29.實施義務教育學?冃ЧべY制度,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大力加強政策落實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穩妥做好這項重點工作。開展統一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和調整農村學校編制。加強學校崗位設置管理。嚴格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啟動農村教師周轉房和住房建設試點。
30.創新義務教育教師補充機制,大力推廣并逐步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完善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培養計劃,探索教育碩士培養與特設崗位計劃相結合的新機制。全面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計劃。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繼續選派城鎮教師下鄉支教。
31.深入推進并擴大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啟動實施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平臺建設計劃,落實部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的示范性舉措。支持地方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規范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推進教師教育布局和結構調整,加強師范教育類專業建設,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32.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培訓規劃,大力推進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以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為重點,采取集中培訓、遠程培訓、光盤培訓、送教上門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培訓。抓好在職教師崗位培訓、骨干教師研修提高、新任教師培訓和班主任培訓。實施國家級教師培訓計劃。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培訓。
33.進一步加強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繼續組織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全面落實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完善相關政策與制度,加大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聘請特聘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力度。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規模,加強骨干學校校長培訓。
34.啟動新一輪高校高層次創新人才計劃,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繼續實施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等項目,培養和匯聚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進一步加強引智基地建設和管理,積極推進海外人才引進工作。開展與地方共建引智基地和創新團隊的試點。
35.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宣傳抗震救災英雄教師活動,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貫徹落實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堅持把師德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新教師聘用的重要依據,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八、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36.全力做好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健全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對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完善國家大學生就業供求信息發布和網上聯合招聘制度,積極推進就業市場體系建設。認真做好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工作,提高就業服務水平。
37.貫徹落實《汶川地震學校災后重建規劃》,確保2009年秋季開學時大部分學生回到新建校舍學習生活。配合地震災區地方政府,加大地震災區教育對口支援組織協調工作力度。抓好地震災區學;謴椭亟。繼續實行地震重災區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資助政策。
38.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健全國家助學體系。全面落實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以生源地信用貸款為重點,扎實推進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進一步擴大貸款覆蓋面。做好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工作。提高農村寄宿制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標準,改善學生營養狀況。落實好解決北方農村學校冬季取暖問題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
39.大力支持民族地區教育。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積極推進“雙語”教學,加強“雙語”教師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設。辦好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和高校民族班、預科班。完善教育對口支援機制,做好支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教育工作。
40.全面實施“陽光工程”,確保高校招生錄取公平公正。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規范和細化信息公開內容,完善信息公開體系。做好高考命題、試卷安全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打擊危害考試安全和錄取公正的行為,綜合治理高考移民和高校違規招生。嚴格規范特殊類型招生。加強研究生和成人高校招生管理和監督。
41.依法從嚴治教,加強規范管理,維護教育良好形象。進一步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堅決制止亂收費;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清理與規范工作;繼續嚴格執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研究和制定幼兒教育收費政策。深化政務公開、校務公開,全面推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推行教育行風評議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42.積極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建設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全面加強安全教育,上好“開學安全第一課”,普遍開展安全演練。落實學校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學校公共衛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大力開展校園植樹活動,積極建設綠色校園,努力使各級各類學校綠樹成陰、鮮花盛開。深入推進節約型學校建設。積極倡導和培育尊敬師長、關心同學、熱愛學校、熱心公益的優良校風,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成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校園。
九、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43.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地方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和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試驗,進一步加強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繼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集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促進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服務。切實辦好高校學生食堂,改進和完善后勤保障體系。
44.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依法落實國家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民辦學校管理,繼續規范獨立學院設置和管理。督促民辦高校落實法人財產權,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規范民辦幼兒教育發展和管理。
45.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深化與外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等國際組織的教育高層磋商機制,構建區域性教育交流與合作平臺,積極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推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學歷學位互認。做好俄語年各項工作。完善跨境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健全教育涉外法規體系,加強對教育涉外活動的監管和引導。做好與港澳臺教育交流工作。
46.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出國留學工作,積極發展來華留學事業。深入推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改進和完善公派出國留學機制,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引進海外優秀留學人才的力度。支持公民自費出國留學。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規模,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