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曝光西北工大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剽竊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
剽竊論文博士帽被摘
網絡上關于扶××剽竊論文的帖子(電腦截屏)。
核心提示
■網友發帖爆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扶××剽竊他人論文
■西北工業大學就扶××涉嫌剽竊一事專門開會研究,拿出具體審核方案,最終剽竊行為被認定
■扶××博士研究生資格被撤銷,博士畢業證、學位證被收回,西北工業大學擬對其行政記過
■在剽竊事件曝光之前,扶××已被調離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的崗位
本報訊 一起由網友發帖爆出的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扶××剽竊論文事件,日前逐步浮出水面。 網友詳細列出其多處剽竊論文的詳細頁碼,跟帖網友一度在網上引發“口水風波”。日前,西北工業大學撤銷扶××的博士生資格,將其調離“學位辦主任”的崗位,并擬對其行政處分。此舉再次引發對學術自律和他律的思考,呼喚純凈治學之風。
網友爆學位辦主任“剽竊論文”
11月17日,一篇“西北工業大學學位辦主任扶××瘋狂剽竊他人論文”的帖子出現在西安一家網站論壇上。發帖者“西工大研究生”在帖子里稱,扶××系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主任,2006年12月獲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題目是“高速公路規劃的系統工程方法研究”,這篇文章剽竊了西北工業大學周俊超的碩士學位論文“高速公路規劃方法研究及應用”。帖子里還列出表格,詳細對比了兩篇論文的剽竊頁碼,該網友認為,扶××論文的1~5、8~20、25~32、35~44、56、67~77、79、120~121共計51頁,涉嫌剽竊周俊超碩士論文的1~6、8~52、54~55、64~67、72頁,共計58頁。
帖子發出后,被搜狐等其他網站轉載,一時跟帖甚多。網友“三滴水”還公布了中國知網CNKI搜出的扶××、周俊超兩篇論文的搜索頁面和兩篇論文的首頁載圖。有網友稱這是發帖者別有用心進行報復:“說的全是假的。”網友“西工大某研究生”認為不可能剽竊:“西工大每年畢業博士中有近一半人都辦了保密,這些論文是不在網上公開的,別人根本無法看到。辦理也只需導師同意,手續相當簡便。這位主任應該很清楚有這個捷徑,可為什么沒有辦理呢?我認為不是他膽大,而是認為自己的論文沒有抄襲。”
剽竊行為被認定
24日,記者前往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了解具體情況,學院對這件事比較低調,辦公室一位女老師說“他(扶××)已經離開了”。西北工業大學其他行政部門則直面此事。據了解,西北工業大學已就扶××涉嫌剽竊一事專門開會研究,拿出具體審核方案,一是學校內部的學位委員會對這兩篇文章進行仔細分析和初步認定;二是校外更權威的專家學術委員會對是否構成剽竊進行再次認定。
昨日,西北工業大學宣傳部部長李小聰講,這種剽竊行為被認定后,西北工業大學相關部門已對扶××作出處理決定:一是撤銷扶××的博士研究生資格,收回扶××的博士畢業證、學位證;二是因扶××的在職崗位是研究生院學位辦,出現剽竊事件,明顯已不適合在這個崗位任職,必須調離。而在剽竊事件曝光之前,扶××已被調離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的崗位;三是將對扶××行政記過。
據介紹,每年提交的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論文,都要經過各種程序的審查,其中審查的一項就是是否有剽竊、抄襲。而扶××的剽竊是在審查之后發現的。
相關鏈接
高校學術問題屢見不鮮
剽竊,是指行為人以隱蔽的手段,將他人作品部分或全部當做自己作品發表的行為。我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明文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于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復議,可以撤銷。”
近年來,高校因查出學術問題而撤銷畢業生博士學位,在學術界并不鮮見。
2007年,南開大學一名已畢業兩年的博士生,被查出剽竊他人論文,后其博士學位被撤銷,此時這名博士生已在另一所高新任教。剽竊事件起源于一封舉報信。接到舉報信后,南開大學迅速作出反應,對這一事件進行認真核實調查,查證確實存在嚴重抄襲。
記者手記
學術呼喚純凈治學之風
盡管純凈的學術圣地被染上塵灰,但我們欣喜地看到西工大對這起剽竊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果斷處理。這起事件的關注度之高,不僅在于網上曝光,還在于剽竊者是一位掌管研究生學位工作的辦公室主任。身在這樣的職位,應當以身作責,剛正為范。盡管有網友指出,“我曾經在申請學位過程中找過扶(某),并未遇見刁難,順利地辦理完成”,但在剽竊事實面前,我們不得不冷靜反思:學術如何自律?如何他律?
近年來,為防止學術腐敗,出現了諸如“方舟子”之類的學術論壇,更多的諸如“方舟子”的學者,站在被非議的風口浪尖,擔起揭露學術造假的衛士。“方舟子”被公認為“知名反學術腐敗學者”。更多的正義之士和他走在一起,扛起維護學術純凈的道義大旗。他在2000年創辦中文網上第一個學術打假網站,揭露了幾十起科學界、教育界等學術腐敗現象,引發極大轟動。
《詩經》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勸學》說:“百發一失,不足謂善射。”研究治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可能被人貽笑,或致人詬病。面對這起剽竊事件,我們再度呼喚學術界樹立科學精神,規范學術氛圍。不論是博士、碩士,還是教授、學者,在學術這塊凈土上搞研究,心首先應該是純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