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 |
姓名 |
|
民族 |
學歷 |
政治面貌 |
行政職務 |
專業技術職務 |
工作單位 |
辦學規模 |
教師情況 |
辦學特色 |
學校獲獎情況 |
個人獲獎情況 |
班級數 |
學生數 |
教職
工數 |
專任教師數 |
本科
以上 |
專科 |
高級
職稱 |
中級
職稱 |
初級
以下 |
骨干教師數 |
清水 |
牛建國 |
男 |
漢 |
本科 |
中共黨員 |
校長 |
副高 |
清水六中 |
40 |
2339 |
142 |
140 |
141 |
1 |
8 |
23 |
111 |
9 |
突出文科學生和專業學生的培養。 以住宿生管理為核心。 |
縣“平安學校” |
天水市優秀教師天水市十佳師德模范教師 優秀共產黨員 |
秦安 |
郭春效 |
男 |
漢 |
大專 |
|
校長 |
小學高級 |
秦安縣蓮花鎮郭河小學 |
7 |
372 |
14 |
14 |
|
7 |
|
6 |
3 |
|
多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立校、全面發展、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的辦學思想,以“勤奮、愛崗、敬業、奉獻”的八字要求為校訓,弘揚“五苦”精神,抓“三評”正“四風”,遵循教育規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推行素質教育,不斷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建全育人機制,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進課改活動。 |
從2001到2007年連續7年獲鄉級“先進學校”榮譽稱號。 |
1999年獲鄉級優秀教師;2002年獲鄉級優秀教師;2002年獲縣中小學教研成果三等獎;2003年獲鄉級優秀教師;2005年獲鄉級優秀教師;2006年獲鄉級優秀教師;2007年獲鄉級優秀校長;2005年 獲縣“園丁獎”榮譽稱號; |
天師附小 |
王增梅 |
女 |
漢族 |
本 科 |
中 共 黨 員 |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
中學高級教師 |
天師附小 |
24 |
1536 |
76 |
74 |
36 |
30 |
2 |
35 |
34 |
15 |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輕負擔,高質量”為辦學宗旨,大膽開拓,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依法辦學與以德治校相結合,積極構建和諧校園、書香校園,成效顯著。高度重視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健康校園的建設。開設校本活動課十余年,極大地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狠抓教研教改,教研成果豐碩。以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創建一流的育人環境。 |
1994年榮獲全國音樂錄像比賽二等獎、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1994年被原市教委評為“中小學標準化管理優秀學校”,1996年被命名為“素質教育示范學校”,2001年榮獲市教育局頒發的教育質量優秀獎,并成為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學校;2002年被團省委授予優秀體驗教育實踐基地;2003年被市文明委命名為小公民道德建設示范校;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2003年以來,連續5年被中央教科所作文個性化總課題組評為實驗研究“先進集體”;承擔的國家及甘肅省兩項“十五”重點課題通過鑒定;有3個班級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少先中隊”稱號;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7年被省教育廳、省衛生廳授予“甘肅省無煙學校”稱號;2008年被命名為市“綠色學校”;2008年2月獲市教育局目標責任書考核優秀獎。 |
1994年獲市“園丁”獎;1995年獲天水市秦城區優質課二等獎;1996年在全國優秀課堂電化教學評選中榮獲甘肅省二等獎;2000年被評為甘肅省首批骨干教師;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多次被天水師范黨委和市教育系統評為“優秀黨員”;2002年榮獲甘肅省小學語文現場觀摩教學指導一等獎和美術現場觀摩教學指導二等獎,同年論文獲甘肅省小學語文論文大賽二等獎;2003年被評為甘肅省特級教師;2004年獲天水市“優秀黨員”、“國防教育先進個人”稱號;自2003年承擔中央教科所“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以來,5次被總課題組授予“科研指導獎”,2005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 |
逸夫中學 |
李強 |
男 |
漢族 |
大學本科 |
中共黨員 |
書記校長 |
中學高級講師 |
市逸夫實驗中學 |
26 |
1827 |
124 |
95 |
75 |
46 |
16 |
35 |
58 |
17 |
學校辦學特色突出,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前茅。學校已在“雙分”教改、外語教學、研究性學習、科技體育藝術特長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特色。近幾年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各項成績指標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學校在基礎教育課改實踐中推出的“成績+等級+評語”的學生評價方案,學生寒暑假作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已在省內及西北地區推廣。 |
學校已獲市級以上表彰獎勵達60多項,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教育局授予“教育質量優秀獎”和“信息技術教育優秀獎”;2002年,被省科協、省教育廳等部門評為甘肅省青少年電子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天水市文明單位”,學校先后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甘肅省電子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學校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在課堂教學和師生評價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實施的“成績+等級+評語”的學生評價模式和學生“寒暑假作業”創新模式受到省課改專家的普遍關注和一致好評,2005年學校被評為“全省基礎教育課改工作先進集體”,學校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學校黨支部被中共天水市委評為基層先進黨支部;2007年被秦州區委、區政府評為中考先進單位。2008年5月,學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學校連續五年被市教育局評為目標管理責任書完成先進單位。 |
2003年10月評為天水市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個人; |
2004年榮獲天水市十大科技創新能手稱號;2004年12月,本人論文《校本教研——創建學習型校園的必由之路》被教育部西北師大基教中心評為一等獎。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2006年9月榮獲區委、區政府2006年度中考先進個人;2007年4月被省愛衛會、省教育廳、小衛生廳評為甘肅省學校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 |
麥積 |
謝國躍 |
男 |
漢 |
|
中共黨員 |
校長 |
中高 |
天水市第七中學 |
32 |
1750 |
120 |
114 |
98 |
14 |
11 |
42 |
61 |
6 |
教學質量高,端正校風、學風
|
原鐵一中任校長時,2004年學校榮獲“省綠色學校”、2004年學校被區委區政府授予“教育質量優勝學校”、2004年學校被市教委授予“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5年在市七中任校長時,2006年學校在全市學生“三防”表演中榮獲三等獎、2005年學校榮獲區“關心下一代先進單位”、2006年學校榮獲區“十佳學校”、區“啟升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總分第二名。 |
1995年蘭州鐵路分局綜合考評榮獲第一,1996年獲蘭州鐵路分局教學優秀獎;1997年、1999年、2000年、2001年獲蘭州鐵路分局教委先進工作者; |
|
史健 |
男 |
漢 |
|
中共黨員 |
校長 |
小教
高級 |
麥積區實驗小學 |
16 |
743 |
46 |
40 |
4 |
37 |
|
24 |
19 |
6 |
實驗小學長期以來樹立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特色立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為辦學特色,大力開展綠色教育,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統籌規劃、分布實施”的環境育人新路子,充分發揮了學校環境育人的教育教學功效,推動了學校可持續發展。豐富的校園文化與綠化、美化和諧統一,環境教育與整體育人融一體,德育與環保教育相得益彰。實驗小學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潤物細無聲地發揮示警功能與示范功能,都能顯示學校獨特的、與時俱進的濃郁的育人氛圍。已成為麥積區一所環境新穎、設施現代、質量上乘、特色明顯的窗口學校。 |
蘭州鐵路局文明單位、標準化小學,天水市教育局教育質量重點監控學校,2003年10月,學校被命名為首批“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學校”;2004年學校藝術、體育、衛生工作分別通過了國家教育督導團、甘肅省教育督導團的專項驗收;2005年學校少先隊獲“全國紅旗大隊”光榮稱號,同年獲天水市“園林化單位”和“綠色學校”榮譽稱號。2006年5月,學校獲第十屆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教育成果展集體一等獎,2007年學校榮獲麥積區“教育質量十佳學校”,天水市“交通安全文明學校”、“德育教育先進集體”。學校承擔的省十五規劃課題《小學課堂教學實踐問題的探索與研究》獲甘肅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
2000年被評為蘭州鐵路局“優秀教育工作者”;2002年榮獲蘭州鐵路分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3年度全國小語會授予他“藝術教育新人獎”;2005年獲麥積區“先進教育工作者”。2007年主持研究的課題《小學課堂教學實踐問題的探索與研究》獲甘肅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
武山 |
董虎林 |
男 |
漢 |
大專 |
黨員 |
校長 |
中高 |
武山縣渭北初級中學 |
18 |
1040 |
60 |
55 |
15 |
43 |
1 |
22 |
2 |
14 |
學校從高起點,高要求,高標準起步,以“加強基礎,提高素質,注重能力,發展特長為”辦學宗旨,以“創一流管理,建一流隊伍,爭一流質量,辦一流學校”為總體發展目標,以“求知、勤奮、全面、創新”為校訓。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以《德育實事制度》為主要內容,強化班級管理,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創建了“示范+活動”的德育模式,勤學、守紀、文明、創新的校風已初步形成。從課堂教學每個環節入手,狠抓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向45分鐘要質量,“質量立校、教研興校”意識深入人心,以銜接教育,分類施教,學法指導,后進生轉化為主,確定了教研課題,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氣氛,樹立了嚴謹求實,團結協作,勇于探索的良好教風。 |
①2003年全縣民主評議行風工作先進單 ②2004年和2005年被連續評為教育綜合工作先進單位; ③2004年5月被評為天水市命名為“依法治校示范校”; ④2005年被評為市級“安全文明學校”; ⑤2005年3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安全文明單位”; ⑥2006年被縣教育局、地震區確定為“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示范學校;⑦2003—2004學年度、2004—2005學年度、2005—2006學年度和2006— 2007學年度連續榮獲教學質量優勝單位獎; ⑧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在全縣初中數學、物理競賽中榮獲優勝獎;⑨2007年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精神文明單位。 |
①2000年、2004年、2007年三次被評為縣優秀教育工作者,并獲縣“園丁獎”; ②2001年、2004年兩次被縣教體局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③2006年榮獲全縣“四五”普法先進個人; ④2008年2月被評為“天水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
甘谷 |
祁自成 |
男 |
漢族 |
本科 |
|
校長 |
中二 |
甘谷縣總門九年制學校 |
17 |
1016 |
50 |
46 |
18 |
28 |
|
9 |
2 |
11 |
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常規管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全面構件和諧校園 |
2005年獲鄉“先進學校”榮譽趁好;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學校”。 |
2003年被評為“甘谷縣優秀教師”;2006年被評為“甘谷先進教育工作者”;2007年被評為“甘谷縣優秀教育工作者”。 |
張家川 |
馬正榮 |
男 |
|
本科 |
黨員 |
校長 |
中高 |
張家川縣上磨中學 |
30 |
1872 |
91 |
90 |
54 |
46 |
4 |
23 |
63 |
12 |
1、育師德,練師能,鑄師魂,以教風帶學風,有一支敬業愛崗,爭優創先的教師隊伍。2、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縣首位。 3、堅持以法治校,以德立校,加強制度建設,注重養成教育,校風、教風、學風優良。4、積極開展素質教育,體育,藝術教育成績顯著。5、堅持以研促教,開展校本培訓,開發校本課程,教研教改成效明顯。 6、注重校園建設,積淀校園文化,有良好的育人環境。 |
1、2006年4月獲天水市第二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大賽優秀組織獎。 2、2006年8月榮獲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頒發的“教學質量優勝獎”。 3、2007年5月,榮獲甘肅省“無煙單位”。 4、2007年6月,獲天水市“交通安全文明單位”。 5、2007年8月,獲張家川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初中示范校”榮譽稱號。 6、2007年9月10日,獲天水市“師德教育先進集體”。 7、2008年1月,獲張家川縣“文明單位”稱號。 8、2008年2月,獲張家川縣學科調研考試“八年級一等獎”。 |
1、1987年9月獲縣“雙文明先進個人”。 2、1993年9月獲縣高三語文第一名獎。 3、1994年9月獲縣“先進教師”。 4、1993年6月獲市“先進班主任獎”。 5、1997年9月獲市“園丁獎”。 6、2007年4月獲省“學校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 |
|
秦州區 |
洪林平 |
男 |
漢 |
本科 |
中共黨員 |
校長 |
中高 |
天水市羅玉中學 |
23 |
1372 |
92 |
92 |
23 |
47 |
6 |
39 |
38 |
6 |
以人為本 艱苦奮斗面向全體注重基礎 實抓管理 總體提高 |
2007年秦州區優秀黨支部 ; 2006年調研考試優勝學校2007年中考先進學校;2007年調研考試先進學校2007年市級交通安全文明學校;2007年秦州區教育系統問題會演二等獎;2007年秦州區職工籃球賽三等獎;2006年秦州區中學生運動會第五名;2006年教育系統師生文藝匯演二等獎;2007年秦州區中小學生普通話演講三等獎 |
2001年“甘肅省骨干教師”;2001年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2000年甘肅省高中青年教學能手;1997年天水市“園丁獎”稱號? 1998年天水市學科帶頭人;2000年天水市“十佳教學能手”;2002年秦州區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秦州區“優秀共產黨員” ;1994年“優秀班主任”;2000年天水市“優秀班主任”;1997年《數學教學研究》發表論文一篇并獲全國成果交流二等獎 ; 2004年全國第七屆教改研討會論文一等獎;2001年市級論文一等獎,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