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邁出歷史性一步
嘉峪關第一輛汽車成功下線
甘肅日報嘉峪關訊(記者曹義成)2017年10月,嘉峪關市經濟轉型發展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伴隨著“十一”節日的喜慶氣氛,總投資8億元、年產3萬輛多功能車輛的嘉峪關一特汽車項目正式建成。第一輛整車成功下線,為嘉峪關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酒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啟了新的動能。
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制造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全省重點扶持的領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嚴峻形勢,如何讓全市工業在轉型升級中“爬坡過坎”“跑步前進”?2016年11月,嘉峪關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牽手上海飛和集團和一汽凌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組建嘉峪關市一特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投資生產多功能汽車。項目總投資20億元,計劃年產10萬輛多功能整車研發制造基地,分兩期實施完成。其中,一期項目投資8億元,形成年產3萬輛多功能整車生產能力,解決用工1000人,3年內年產值達到20億-30億元;5年內實施二期規劃,形成年產10萬輛多功能整車生產能力,解決用工3000人,年產值爭取達到100億元。
為盡快促成項目落地,嘉峪關市最大限度簡化審批流程,實現了項目一周簽約落地、一周注冊成立公司、一周企業團隊進駐的目標。項目從今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實現了當年建廠、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的“嘉峪關速度”。目前,嘉峪關市一特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已與蘭州、定西、武威、張掖、酒泉、烏魯木齊等區域經銷商簽訂代理銷售合同,簽訂車輛訂單500輛,為下一步打開產品銷售市場奠定基礎。
嘉峪關市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并把握全市鋼鋁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機,大力發展汽車裝備制造業,近年來先后制定出臺了《嘉峪關市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21條”和《嘉峪關市房車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16條”,分別從加快汽車制造及配套產業項目落地等5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為給汽車配套產業園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嘉峪關市還與上海交大教育集團組建中德學院。
另悉,嘉峪關一特汽車項目在消納酒鋼集團的鋼、鋁產能以及帶動相關配套企業發展方面的作用初步顯現,包括酒鋼在內的17戶嘉峪關企業已為多功能車提供機械加工、機電安裝、大梁用鋼、組件用鋁、車用玻璃、剎車片等原材料和配件產品,部分企業已組織開展汽車配套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