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蘭州訊 (記者謝志娟)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會議上,我省嘉峪關市作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之一,其工作經驗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國交流推廣。
自嘉峪關市被中央綜治委確定為全國9個社會管理創新典型培育城市以來,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策部署,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穩定作為第一責任,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點的社會管理模式,傾力打造全國中小城市社會管理創新樣板城市。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健全機制、創新發展,總結出了具有嘉峪關特色、可供中小城市學習借鑒的新經驗。
其主要特色做法是實施“三大工程”,構建社會管理新模式。一是實行城鄉戶籍一元化。嘉峪關從市情特點出發,積極穩妥推進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從最低生活保障、居民養老保險、新農合作醫療、居民基本醫保、城鄉醫療救助、居民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學生入學優惠等八個方面,出臺了八項配套政策,進一步加快農村城市化、農業工業化、農民市民化進程,實現了城鄉戶籍一元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同城化、社會管理信息化的目標。二是實施社區管理扁平化。制定了《嘉峪關市城市(農村)社區建設標準》,充分整合基層社會服務管理資源和力量,做實、做強社區,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在城區,精簡行政管理層級,撤銷了街道辦事處,將原來69個城市社區,按照“1萬人左右,15分鐘辦事服務圈”的標準整合為30個新型社區。每個社區便民服務功能區不少于1500平方米,配備25—30名工作人員,社區辦公經費、工資待遇等統一納入市級財政預算。形成了 “一委一會一中心”的社區工作新模式,“一委”即社區黨委、“一會”即社區居委會、“一中心”即社區服務中心,主要承擔政府職能向社區延伸的服務。設立了社區警務室,把警員、綜治員、聯防員等人員整體下沉到社區,實行包片責任制,全面提升了社區治安防控能力。在農村,實行村莊社區化管理模式,規劃建設了綜合服務中心,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實現了“一體化”管理、“一站式”服務的新模式。三是實施“平安和諧細胞”工程。嘉峪關市牢牢把握市情,依托酒鋼(集團)公司大型企業,開展地企共建的新模式。在酒鋼(集團)公司,通過建立巡邏護廠隊伍,倡導“平安和諧班組”,實施“平安和諧細胞”工程,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社會平安和諧。在全市所有家庭、社區、企業、機關、醫院、校園、餐飲、公交、景區、商店等十個重點領域開展了“平安和諧細胞”工程創建活動,構筑起自下而上、從小到大、層層創建、逐級推動的平安和諧管理體系,形成了平安和諧建設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在實施“三大工程”建設的同時,今年1至6月,嘉峪關市先后投入2.1億元,以推動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產業聯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五個一體化進程為抓手,打破了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現狀,有效整合服務管理資源,建成了“三大中心”,即嘉峪關市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嘉峪關市城鄉一體化服務中心、嘉峪關市社會矛盾大調解中心。開通了“12345”政府服務熱線,形成了互聯互通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了社會綜合服務、應急聯動指揮、信息資源共享的社會管理新格局。
在實踐探索中,嘉峪關市始終把總結、完善、提升成功經驗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從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著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的理念,特別在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特殊人群管理服務、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兩新組織”管理服務、社會治安管控、群眾權益維護、居家養老服務等方面,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新體制機制,實現了社會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