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峪關訊(記者 董開煒)11月12日上午,世界銀行貸款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啟動儀式在嘉峪關關城外的戈壁上隆重舉行。經過3年多時間的積極爭取和準備,總投資6796.43萬元的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得到世界銀行510萬美元的貸款支持,嘉峪關關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等三處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維修及旅游景區建設項目得以開工建設。
據了解,嘉峪關關城由于經歷多年風雨洗禮,城樓部分木制構建出現自然損壞現象,表層油漆和彩畫脫落或褪色;魏晉墓群由于地處戈壁荒灘,加之墓室空間狹小,游客參觀時帶入的水汽等物質侵害磚畫,致使磚畫色彩變淡。同時,長城第一墩文化旅游景區場所和設施因保護和旅游需要,急需新建或擴建。為進一步保護這三處文化遺產并發揮其旅游價值,嘉峪關市從2004年開始就決定實施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向世界銀行組織提出了申請。2008年3月29日,世界銀行董事會批準了世行貸款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項目。
據嘉峪關市文化局局長王平介紹,世界銀行貸款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總投資6796.43萬元,申請世界銀行貸款510萬美元。其中,長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總投資4707.97萬元,申請世行貸款350萬美元;魏晉民俗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總投資2088.46萬元,申請世行貸款160萬美元,計劃在2010之年前完成魏晉民俗博物館主體和陳展工程及道路和停車場改擴建、墓葬保護與研究等項目。
據悉,世界銀行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經過4年多時間的準備,總共得到世行貸款3840萬美元的支持,項目涉及蘭州、酒泉、張掖、天水、嘉峪關和白銀等6個市的9個景區,目前天水麥積山、張掖馬蹄寺、嘉峪關長城文化旅游景區等保護項目已經陸續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