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薈萃藝術精品 弘揚絲路文化
——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藝展演成果綜述
甘肅日報記者 李滿福
金秋九月,藝術拉近了敦煌與世界的距離。
9月18日晚的敦煌大劇院,“花雨”飄灑,友誼至上。享譽世界的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作為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藝展演的重頭戲之一,讓經典延續,讓頌歌高揚。
根據《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總體方案》,為使敦煌文博會真正成為文化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并逐步把敦煌打造成演藝之都,組織方決定在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期間繼續舉辦文藝展演。
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廳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甘肅演藝集團、蘭州演藝集團、敦煌國際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單位協辦的第二屆敦煌文博會文藝展演,以“薈萃藝術精品、弘揚絲路文化”為主題,演出時間從9月18日一直延續到10月10日,基本保證天天有演出。
截至9月22日,中外各演出團體已在敦煌大劇院、敦煌劇院、《又見敦煌》演藝劇場、《敦煌盛典》演出場地等處,向中外嘉賓以及社會公眾演出了25場獨具特色、水準較高的精彩節目和劇目,觀眾近1.5萬人次。
這次文藝展演,既有歷經歲月打磨的經典劇目,如享譽海內外的舞劇《絲路花雨》和舞劇《大夢敦煌》,又有為本屆敦煌文博會傾力創排的劇目,如《2017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既有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大型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等國內優秀劇目,又有國外傳統經典劇目,如亞美尼亞巴列格木秋國家功勛舞蹈團表演的民族舞薈萃《亞美尼亞之風》和美國凱爾·狄林漢姆的馬蹄路樂團音樂會,還有中外聯袂文藝晚會“相約敦煌·2017”等;既有“國”字號演出劇目,又有群眾性展演活動,可謂是一次多元文化、多樣文化的集中大展示,是一次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大交流。
第二屆敦煌文博會文藝演出組在匯總此次展演時,總結出了四個主要特點。一是數量多。在第二屆敦煌文博會期間集中演出13項中外劇目,其中,主要演出6項,配套演出7項,數量之多是少有的。二是水準高。在敦煌集中演出的13項劇目及其團隊,在國內外都享有一定聲譽。三是門類全,這13項演出既有舞劇、專題音樂會、綜藝晚會,又有交響合唱、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大型沙漠實景演出,節目呈現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藝術樣式。四是陣容強。除36名國外一流演員外,國內有中直院團、文藝院校頂級演員加盟演出,國內演員達到420多人。
與首屆敦煌文博會文藝展演不同的是,今年的展演還多了些“商”味,在保證為中外嘉賓的重要演出外,有7項演出是商演。所有商演劇目均采取線上和線下售票的方式,增加了觀眾的購票渠道,讓更多的游客、當地群眾在文博會期間走進劇場,欣賞高水平的文藝演出,同時感受絲路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年前,首屆敦煌文博會文藝展演的成功舉行和精彩呈現,成為社會各界及各大新聞媒體稱贊的焦點。一年后,這樣的精彩依然延續。
目前,雖然演出還未結束,但中外嘉賓和觀眾對各項演出好評如潮。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對中外聯袂文藝晚會“相約敦煌·2017”進行了報道,省內外各大媒體更是對文藝展演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的專題報道,稱贊是精湛的藝術盛宴、難得的藝術享受,展示了絲路沿線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尤其展示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文藝展演,既為參會中外嘉賓進行了專場演出,也為社會各界奉獻了一道道精美的藝術大餐。同時,在全省各地的舞臺上,都相繼開展了地方優秀劇目展演活動,此舉極大地活躍了全省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