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展示濃濃絲路文化 構建巍巍敦煌印象
——第二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化年展成果綜述
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一
美麗的敦煌,在美麗的金秋時節,迎來令世人矚目的第二屆敦煌文博會,世界再次進入“敦煌時間”。
作為敦煌文博會的兩大固定活動之一,文化年展通過集中展示各國、各地區豐富多彩的文明與文化,展現絲路文化的多樣包容與璀璨絢爛,既與論壇活動相呼應、相印證,也是敦煌文博會推進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之一,更是敦煌文博會的一大看點和敦煌文博會精彩與否的一個關鍵。
首屆敦煌文博會文化年展,圍繞“彰顯絲路精神,推進融合發展”的主題,通過梳理“一帶一路”歷史記憶和發展脈絡,分4個展區、33個專題,在占地3.6萬平方米的展廳,薈萃了60多個國家的數千件文化精品,全景式、跨時空集中展示絲綢之路文化成果,在古絲路要地敦煌精彩呈現了一場令人目不暇接的“當代絲路上的萬國博覽會”。
精彩在繼續。
第二屆敦煌文博會文化年展以“踐行絲路精神推進融合發展”為主題,分意會絲路、印象絲路、創意絲路和游歷絲路4個板塊、20個專題展區,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全方位展示了3500多件中外文化藝術精品,成為第二屆敦煌文博會令人難以忘懷的“敦煌印象”。
二
意會絲路·中外美術精品板塊集中展示中外美術精品。包括對話大師·世界藝術巡禮展,敦煌故事·敦煌壁畫臨摹及巖彩、陶瓷藝術精品展,版畫絲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版畫作品展,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絲路·敦煌·大學:“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國際書畫展,張大千書畫作品展,絲路虹霓·莫建成絲路長卷,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圖等展覽。通過中外藝術家的美術作品對比展示,推動絲路文化交流和互鑒。
印象絲路·中外藝術精品板塊集中展示中外文化精品,包括唐蕃古道·絲綢之路沿線九省、區、市文物聯展、大國巨匠·中華國禮精品展、記憶之門·中國檔案珍品展、絲路印記·絲路文化雕塑展、唐卡精品展、絲路之郵·郵票精品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司法文化主題展等展覽。通過展示絲路沿線國家和國內絲路沿線省區市的藝術精品,顯示絲路文化的多樣性。
創意絲路·中外文化創意設計精品板塊主要展示現代文化創意產品,包括博物館典藏精品及文化創意產品展、藝術品設計衍生產品展、萬事集·絲綢之路匠人文化體驗展、中西部動漫文化巡展、絲綢之路動漫電競嘉年華活動等展覽,還融入了互動環節。
游歷絲路·精品旅游產品板塊是對中外旅游產品的一次薈萃呈現。包括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產品介紹,國內絲路沿線省區市旅游產品推介和我省各市州旅游紀念品展示展銷。
同時,文化年展各樓層設置的茶歇區造型獨特、風格各異,讓觀眾在參觀展覽的同時,身心放松,慢慢品味文化。
三
有看點,更有亮點。
本次文化年展共征集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甘肅省博物館等數十家單位的展品3500余件,除上次文化年展就有的文物、油畫、雕塑、陶瓷等類型的展品外,增加了版畫、巖彩、國禮、珍品檔案等類型的文化展品,展品質量繼續保持國際化、精品化、專業化水準,成為本屆敦煌文博會的一大亮點。
來自絲綢之路沿線10個省區市的245件文物展品,講述“唐蕃古道”從戰國時期到清朝,從長安(今西安)到吐蕃邏些(今拉薩)之間使臣往來的官道上,傳承文明、促進民族交往、文化交流、經濟互補、維系民族情感與區域聯系這一紐帶的歷史樣貌。
我國美術大師張大千的11幅繪畫和書法作品,與來自德國、俄羅斯、敘利亞等國藝術家的130余件繪畫作品,同館展出。
橫跨1200年的珍品檔案,如明代“金書鐵券”、康熙遺詔等,和恭王府、上海博物院等6家博物館的文物衍生品,共同見證著歷史的脈絡和古今文化的延續。
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版畫展匯集了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院長何家英、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楊飛云、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原主任姜陸等52位藝術家的102件作品,堪稱版畫藝術的專業級展示。
取材于莫高窟的“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壁毯是少有的大尺寸高經線編織成的佛像絲毯精品。還有《全國山河一片紅》《庚申年猴大版》等珍品郵票,段文杰先生壁畫臨摹作品、何鄂雕塑作品、希熱布唐卡精品等多元的展品進一步充實了文化年展的內容。
博物館文創產品、藝術衍生品、創意市集、動漫游戲……文化年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亮點頻現,在推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嘗試。
敦煌文博會,作為目前我國唯一的以“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為主題的國家級文化盛會,如同時空穿梭機,讓昔日“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古絲路款款向我們走來,再次勾勒出一幅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絲路畫卷,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越來越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