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酒泉訊(記者張革文)酒泉市以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使46萬農民切身感受到身邊發生的可喜變化。
2007年,酒泉市各級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5.5億元,到年底,全市各類設施種植已占到農業播種面積的78%,畝收入萬元以上的日光溫室、網式制種等高效田達到4.5萬畝,畝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葡萄、酒花、瓜菜面積達到24.5萬畝;設施養殖占到畜禽飼養量的38.8%,以“五良”配套為主的標準化養殖小區651個,規模養殖場戶達到2.65萬戶,有1600戶規模養殖場戶年人均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大關,達到50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培育新型農民成為酒泉市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去年,全市有10萬農民群眾受到“陽光工程”等項目培訓,每戶至少有一人接受了高效農業的種植技術培訓,有15.1萬農民在接受就業技能培訓后外出務工,創勞務收入6.6億元。
在新農村建設中,酒泉市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去年,全市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億元,完成了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設。投資1.1億元,完成中低產田改造、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建設、良繁體系建設等農業重點項目,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6個。新建農村公路1240公里。解決農村5.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水覆蓋率提高到了47.8%。建成農村沼氣池7236座。
與此同時,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去年,酒泉市有三分之一的村組達到“三改一整”(改廚、改廁、改圈、整治硬化街道)標準,涉及農戶8347戶。有181個自然村達到綠化美化標準,全市農村新增綠化面積37萬平方米,綠化植樹6.9萬株。為59個鄉鎮和45個村配套了體育設施和健身器材,建成農家書屋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