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天水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調查
吳和平
![](/Files256/BeyondPic/2018-7/30/1807300904e412e1c1d4862c5b.jpg)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衛生資源獨特,發展潛力巨大,原創優勢突出,文化底蘊深厚,生態效果明顯!棒嘶使世铩碧焖侵腥A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中醫藥文化的源淵。“伏羲嘗百草而制九針”,開創了中醫藥學、針灸學的先河,探索創制了中華民族八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和智慧經驗。天水歷代名醫輩出,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是天水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保健需求的有效途徑。
一、天水中醫藥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天水全面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提高發展水平和服務質量,健全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建設,全市中醫藥保健、科教文化、事業產業全面協調發展。
(一)落實政策措施,中醫藥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制定了2016-2020年天水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和中醫藥產業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方案,市、縣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設立了中醫科、中藥房,市、縣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加強監督管理,形成了中醫藥工作規劃方案思路清晰、管理責任到位、層層負責落實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新農合政策落實機制,參合農民在市內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門診就醫全面實行現場即時結報。統一提高新農合中醫機構中醫藥費用報銷20%的比例,降低起付線30%,患者在各級醫療機構產生的中醫藥費用新農合全額報銷。中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床位補助標準提高到同級綜合醫院床位補助的1.5倍。把省衛生計生委公布的院內中藥制劑的使用作為考核醫療機構的主要指標, 我市有15種制劑被全省醫院調劑使用。
(二)突出能力建設,中醫藥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積極爭取、引進、實施項目,市、縣區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市中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分別創建為三級甲等中醫院、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縣區中醫院全部創建為二級甲等中醫院。市中醫院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項目庫建設單位。秦州區獲“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示范區”。秦安縣獲“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武山縣獲“全省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全面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建設,五縣醫院全部創建為中西醫結合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武山縣人民醫院、秦安縣人民醫院獲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努力推動中醫醫療聯合體建設,市中醫院與17家基層醫療單位結成了中醫醫療聯合體。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麥積區23所基層醫療機構建成醫療聯合體。加強基層中醫藥工作,天水53所鄉鎮衛生院被確定為全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實施單位,爭取和落實項目資金1600萬元,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清水縣隴東鄉中心衛生院、武山縣灘歌中心衛生院確定為省級鄉村醫生中醫進修基地。在全市各行政村開展建設健康文化墻、健康沙龍活動,發放居民健康工具包57.97萬個,中醫藥適宜技術和預防保健知識進村入戶步伐加快。
(三)強化人才培訓,中醫藥科研能力和?平ㄔO水平得到提升。緊緊圍繞“中醫學經典、西醫學中醫”活動,突出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和應用,全市舉辦“西學中”培訓班120期38752人次,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150期41372人次,食療保健技術培訓6項25.41萬戶,1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實現縣區基層全覆蓋。全力培養中醫學科帶頭人和高層次中醫人才,全市有78人被評為甘肅省名中醫和中醫世家、4人評為甘肅省中醫世家、105人評為天水市名中醫,1人入選為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1人入選為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有2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正在建設。大力開展中醫藥師帶徒活動,近三年先后遴選師承教育指導老師189名、繼承人529名,為基層培養了300名中醫臨床骨干和中醫藥實用人才。市中醫院心血管科、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等5個科室創建為國家級重點中醫?,20個科室創建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11項科研課題確定為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科研課題。
(四)注重規模效應,中醫藥產業迅猛發展。堅持把中藥材種植與推進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相結合,努力推動中藥材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全市種植中藥材30萬畝,產值達17億元,通過傳統和電商相結合方式將中藥材銷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在電商助力精準扶貧方面做出了貢獻,幫助藥農脫貧致富。加大扶持力度,天水岐黃中醫藥產業園和太極集團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900噸阿膠系列產品開發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年產值19.2億元。“伏羲牌”場效應治療儀、糖尿病治療儀等產品年產值達2億元。加快實施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天水片區建設規劃,麥積、秦州兩區西秦嶺中藥材文化旅游基地正在爭創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甘肅溫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藥健康旅游養生園項目正在爭創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項目,這些都極大地 推動了天水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進程。深入挖掘伏羲中醫藥文化資源,積極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舉辦了伏羲中醫藥文化論壇、出版了《天水市名中醫醫案精選》和《伏羲中醫藥學》,天水伏羲廟、卦臺山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加快建設。
![](/Files256/BeyondPic/2018-7/30/18073009040a492197ff7e8771.jpg)
二、天水中醫藥事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總結天水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同時,我們要切實把握中醫藥事業面臨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一是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對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提出明確要求。二是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隨著“健康中國”、“健康甘肅”、“健康天水”戰略的實施,中醫藥發展的起點更高、位置更重要。三是推動中醫藥特色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國家隴東南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天水片區建設,發展中藥產業和中醫藥健康服務業,迫切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綠色生態、原創優勢、促進消費明顯的獨特作用。四是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實施“一帶一路”甘肅黃金段建設,迫切需要傳承、普及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拓展中醫藥交流與合作,釋放中醫藥健康服務的潛力和活力。
雖然我市中醫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制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因素較多,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是:一是經費缺乏。我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又是我省人口第一大市,全市85.53%的人口為農業人口,多年來對中醫藥事業整體投入不足。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的關心重視下,我市中醫藥事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我市大部分中醫醫院底子薄、條件差、服務能力弱等現狀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二是中醫藥人員不足。在職中醫藥人員占全市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偏低,本科及以上學歷中醫藥人員偏少,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青年中醫醫生較少;三是中醫藥與文化旅游結合不夠深入、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市場開發與宣傳推介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等。
![](/Files256/BeyondPic/2018-7/30/18073009048ca69502155c8e36.jpg)
三、加快天水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對策建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天水中醫藥事業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醫藥法》以及國家、省市一系列推動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和政策機制,推動中醫藥醫療服務、科教文化、事業產業加快發展,不斷提升中醫藥事業發展服務和人民健康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滿意的中醫藥健康保健服務。
(一)加快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突出衛生和健康問題導向,加大中醫藥科技研發和聯合攻關,以原創性科技成果打造特色優勢。加快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擴大中醫藥健康服務覆蓋面,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服務質量,構建中西醫結合、協調發展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二)在中醫藥傳承發展上有所作為。加大中醫藥文化宣傳普及力度,全面推廣記載于老古籍、流傳于百姓生活、應用于臨床的中醫藥康養理念,切實增進人民群眾幸福健康。發揮中醫藥促進人民健康方面的獨特作用,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診療服務、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有所作為。
(三)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優化中醫藥健康服務,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旅游、文化、扶貧深度融合,有效開發中醫藥資源,大力發展有市場有健康需求的新產品、新業態和有中醫特色的診療儀器和設備。發揮我市中醫藥資源優勢,實施中藥材產業化、中醫藥健康旅游等精準扶貧舉措。
(四)加快中醫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天水市、縣區中醫院大多是在上世紀80年代陸續建立,基礎設施十分薄弱。雖然近年來,國家、省市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衛生專項建設資金逐年增加,但中醫藥所占比例仍然較少,國家在標準化縣級醫院建設和農村服務能力建設中將中醫院納入不夠,部分中醫院負債較重。建議將市、縣區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加強中醫院持續快速發展。
(五)加快建設中醫藥人才隊伍。隨著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天水醫藥衛生人才特別是中醫藥人才嚴重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市在災后重建中,將市衛生學校按照立足大專、發展本科這一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已初步具備了培養大中專醫學專業人才條件,建議將我市列為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市,協調支持推進醫學院校建設。
(六)突出中醫藥在深化醫改中的優勢作用。天水近年來醫改工作充分表明,在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堅持走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中西醫并重的甘肅醫改之路,既能節省大量醫療資源和費用,又能很好地保障群眾健康,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還能有效緩解醫患矛盾,促進醫患關系和諧。建議在深化醫改中研究制定加快中醫藥發展的具體扶持政策和獎勵措施,確保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