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服務之“希望家園”
開啟精神康復治療的新篇章
調查顯示,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由于這類疾病的病程多遷延,且有復發性高的特點,使很多患者的認知、社會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能夠使患者降低疾病的復發率,重建社會功能,提升精神康復效果,我院不斷拓展精神康復訓練項目,開展同伴支持服務之“希望家園”活動。
同伴支持是指曾經面對、遭遇和克服不幸及災難的人們能夠為面臨同樣境遇的人提供有用的支持、鼓勵、希望,甚至成為良師益友;同伴間彼此組織在一起,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來引導、幫助他人,成員相互之間無等級,能夠彼此聆聽,討論問題,能分享許多醫務人員沒有的病患知識及經驗,為自己增加社會角色感,樹立典范,獲得支持,使更多的人能接納這個群體,減少偏見,為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醫院于2017年11月初成立了同伴支持服務推進小組,首先對小組的成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規范化培訓,使工作人員了解并掌握服務的概念、意義及目的。然后將同伴支持服務推廣到臨床科室,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患者積極踴躍的報名,要求參加同伴支持的服務。最后大家根據開展服務需要的人員條件,經過評估,從這些積極參加的患者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同伴輔導員并召集大家坐在一起,開始了為期兩周的培訓。學習什么是同伴支持服務、為什么要做同伴支持以及服務的內容、效果及意義、掌握這項服務的工作原則,明確成為同伴輔導員的要求;遵守團體契約,不去觸碰工作禁忌。通過這些培訓,為同伴支持服務的實操環節做好鋪墊。隨后,所有參加同伴支持服務的成員共同創建了同伴支持之“希望家園”,制定出了以綠色為主調的園徽——“希望家園”、綠色代表著生生不息的希望和生命,大樹代表我們正在茁壯的成長,手拉手的小人正是我們家園的同伴,大家團結在一起,凝聚著新的希望,努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制定出口號:努力就有希望,有愛就是家園!確定了園歌:“愛在天地間”。有了這個希望家園,同伴們感覺到自己不再孤單,彼此溫暖著對方,充滿了愛與希望!
隨著理論培訓的結束,大家進入了實操訓練的環節。通過舞動治療等方式進入了熱身狀態。熱身活動的方式為后續的主題活動創造了輕松愉快的氣氛,很快大家就進入了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的最后是分享的環節,大家都敞開心扉,主動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正如同伴小郭說的那樣:“我不喜歡生病后自己的狀態,它使我變得很糟糕,也很脆弱,但是當我自己認識到這樣是不對的時候,我發現其實人生還是很精彩的,我通過打球,積極地鍛煉自己的身體,努力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成為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當然,正因為這樣,我希望我能夠去幫助更多和我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們,因為他們也和當初的那個我一樣,正是脆弱的,糟糕的那個狀態,我希望我能夠為了大家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活動的最后,同伴支持服務推進小組組長雷志潔給大家做了總結,她說道:“采用同伴支持的方式進行康復訓練,對于患者來說,能夠提高他們的社會功能、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感。對同伴而言,”服務提供者“的社會角色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感到成就感和自身的價值,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同伴服務提升了康復期患者對工作內涵的了解,使其在踏入社會工作前能夠有一個過渡。有益于患者的持續康復。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同伴支持服務的開展能夠起到醫患之間的橋梁作用,增進醫患之間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對于社會公眾而言,同伴支持的服務加強了公眾對重性精神疾病的認識,從而消除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恐懼,淡化歧視,使更多的人能夠接納這個群體,也降低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恥感。反過來,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納也可以對他們的康復產生積極影響,更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會。在后續的環節,我們將根據大家對同伴支持服務的理解,自己為什么要參加這樣的活動及對今后同伴支持服務的推進有什么打算等方面展開對大家的綜合考量,舉辦第一期同伴支持服務的招募會活動,希望大家都能夠踴躍報名,積極參加。
最后,非常感謝參加培訓的所有同伴們,有了你們的支持、參與、勇氣和愛,相信我們能在同伴支持康復活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進而為精神康復事業開創一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