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市二院)疼痛科是隴東南地區目前可開展椎間孔鏡技術的首個科室,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人工椎間盤和人工髓核置換、椎間孔鏡下的融合并配合經皮技術進行內固定、脊柱結核微創治療以及頸椎椎間孔鏡微創治療等領域,均為可視化操作,安全性高,療效滿意。目前該院疼痛科已經成功完成該手術多例,術后回訪,患者恢復均滿意。
日前,一名女性患者,31歲,因“反復腰背部疼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2天”入院。經骶管阻滯、理療等保守治療,以及臭氧等微創治療,效果不佳,患者只能平臥于床上,下地行走時左下肢疼痛難忍,夜間無法入睡,十分痛苦。經檢查,L5-S1椎間盤向左后方脫出并側隱窩狹窄,該院疼痛科主任尤志俠決定為該患者實施“局麻下經椎板間入路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術后,患者即感左下肢疼痛消失,當天即可下地活動。
疼痛科主任尤志俠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造成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而椎間孔鏡技術是目前國際領域公認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先進、最安全、最經濟的微創治療手段。它是在病人局麻狀態下,自脊椎側方或后方一個7毫米的切口處將椎間孔鏡放置到椎間盤突出部位,在內窺鏡放大監視下,更清楚的看清解剖結構,用專用抓鉗摘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并處理椎管狹窄,直接解除神經壓迫,術中醫生即可評價治療效果。椎間孔鏡技術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微創,從側方或后方入路可以避免傳統后路手術對椎管和神經的干擾,不咬除椎板,不破壞椎旁肌肉和韌帶,對脊柱穩定性無影響;可拆除任何突出椎間盤碎片,目的更為直接;適應癥廣,能處理幾乎所有類型椎間盤突出,部分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鈣化等骨性病變;局部麻醉,術中能與病人互動,不傷及神經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術視野清晰,降低了操作風險,安全性高;創傷小、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低,術后腰腿疼痛可立即得到緩解,術后次日可下地活動,2-3天可出院,3-6周可恢復正常工作和體育鍛煉,真正達到了“以最小的痛苦,達到最好療效”的手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