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開始了,莫要錯過養生好時機
——天水市中醫醫院冬病夏治“三伏貼”火熱進行中
冬病夏治是祖國傳統醫學中的一種頗具特色的自然療法。這種歷史悠久的療法起源于“天人合一”的醫學理論和“春夏養陽”的治療法則。對一些冬季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進行適當的調治和補養,可以預防或減少發作,乃至長期控制病情。
哪些疾病適合冬病夏治?
遇冷則加劇的疾病,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具體有以下幾類:
1.呼吸系統疾病,如易感冒者、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反復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2.小兒疾病,如小兒哮喘、體虛易感、變應性咳嗽、反復腹瀉等。
3.皮膚病,如凍瘡、寒冷性慢性蕁麻疹、皸裂等。
4.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風濕寒性關節痛、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頸椎腰椎退行性病變等疾病。
5.亞健康調理,體質虛弱者。
6.婦科,月經不調、痛經等虛寒性疾病。
7.骨關節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腰椎病、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變等。
其他,如過敏性鼻炎、胃寒病和部分腎臟疾病等。
“冬病夏治”效果如何?
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認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反映出相應的生理病理變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人體也相應地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一樣,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體陽氣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風寒襲擊,導致一些慢性病癥頻繁發作或加重,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寒冷還可以引起血管收縮,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風濕性關節疾病的高發季節。夏季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此時機體各種機能條達、經絡通暢,正是扶正培本、滋養陽氣的有利時機。根據《內經》“春夏養陽”的防病思想,此時予以積極調養,可使患者的陽氣充實,正氣旺盛,抵抗力增強,“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發病或不發病。因此,冬病夏治屬于預防性的治本之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1.中藥內服:須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如冬季咳喘氣急等病癥常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六君子湯以溫陽健脾,化飲消痰;遇冷噴嚏、反復感冒等病癥常用扶正散、玉屏風散或顆粒以補肺益氣,扶正固表;遇涼腹痛便稀等病癥常用理中湯或附子理中丸以溫運脾陽,燥濕散寒;腎陽不足者可用金匱腎氣丸等。
2.中藥外敷:即三伏貼,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以傳統中醫“天人相應”理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學說及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在夏季將藥物敷貼到一定穴位或患部來治療及預防秋冬季節疾病的一種方法。
3.針灸:即“三伏針”或“三伏灸”,辨證選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進行灸療或針法,防治關節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
4.其他療法:有藥液浸泡防治凍瘡、服用膏方、拔火罐、按摩推拿、穴位注射、中藥熏蒸等多種方法。
哪些患者不適合冬病夏治貼敷治療?
1.孕婦及2歲以下兒童;
2.有嚴重心肺疾患的人;
3.對貼敷藥物過敏的人;
4.貼敷穴位局部皮膚長有皰、癤以及有破損者;
5.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者)。
6.陰虛火旺者。
以上不適合貼敷治療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中藥、針灸等其他的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
冬病夏治貼敷注意事項?
1.帖敷當日,盡量穿全棉、寬松、色深的衣服,其他材質的衣服可能經受不了紅外線照射。
2.貼敷時間:半小時以上起效,如局部有燒灼感、疼痛感或小兒哭鬧不止可提前取下。
3.貼敷后,要避免過度吹電風扇和久居空調房,因為遇冷會使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同時盡量不要做劇烈運動,身體出汗會影響藥物固定和療效。
4.多數病人局部有灼熱發紅發癢等反應,屬正常反應;敷貼取下后洗澡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輕輕的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貼敷部位出現水泡,盡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治療。
我院冬病夏治的開展
呼吸系統疾病的冬病夏治
炎炎夏日,“冬病夏治”的黃金時期已經到了。我院肺病專科已成功開展“冬病夏治”二十余年,本著“師古而不泥古”的宗旨,逐步摸索出防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獨特療法。即在夏季(自夏至到秋分)采用口服補肺健脾,溫腎納氣,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等中藥組成復方,配合離子導入作穴位貼敷,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適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阻肺、肺氣腫、肺心病、體虛感冒、慢性咽喉炎、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兒童冬病夏治正當時
兒童的抵抗力比較弱,特別是上了幼兒園以后,容易交叉感染,生病的幾率就會增高。一般來說,容易拉肚子和反復感冒的小朋友,往往脾胃虛弱,特別需要冬病夏治。對在兒科領域的某些疾病如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冬病夏治”有著較為滿意的療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針刺、艾灸、理療、按摩、穴位貼敷以及內服溫養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而三伏藥物敷貼又是其中最為盛行的一種。由于治療時不疼痛,所以相比打針吃藥,孩子更容易接受。
適合冬病夏治的兒科疾病: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感冒、慢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胃炎、腸炎、厭食、脾虛等。
三伏貼敷針灸“治未病”
“冬病夏治”是針灸科傳統治療項目之一。歷來有“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來描述夏天針灸忙碌情形。針灸科注重辨證、辨經(絡)施治,精選穴位,注重個性化、一人一組方原則,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和性質,調配相應的藥物組方進行穴位敷貼,同時密切觀察治療過程中反應,適時調整藥物配伍比例。該科還根據疾病需求,開展貼敷、針刺、艾灸、隔姜灸、拔罐等相應的“冬病夏治”治療項目。
針灸科“冬病夏治”運用范圍面很廣,包括: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骨關節疾病、婦科、小兒科、亞健康調理等。
凍瘡夏治效果好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病程較長,每年冬季容易反復發作,不易根治。
從中醫學上來說,夏季陽氣充沛,此時調整人體的局部陰陽平衡,體內凝寒之氣易除易解;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外治,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使宿疾凍瘡得以恢復。所以凍瘡患者若能不失時機地在夏季提前預防,冬季就可免卻凍瘡之苦。
(劉 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