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中國用外交手腕削弱臺灣自衛能力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7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對臺灣運用新的外交手腕 削弱臺灣的自衛能力已成為中國外交官嫻熟掌握的一項外交技能。
即便當臺灣和中國都在為7月4日的首次包機直航做準備時,雙方仍在想方設法影響華盛頓對臺灣的武器銷售。美國在臺灣總統大選后不久即凍結了對臺軍售。
華盛頓最初應國民黨領導人要求同意暫時凍結軍售,后者擔心軍售會破壞與中國就海峽兩岸直航進行的敏感談判。
現在臺灣想要軍售重回軌道,但北京敦促華盛頓繼續凍結軍售,并冀望無限期地維持下去。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丹尼斯•布萊爾說:“他們非常聰明,通過私下威脅和利誘達到目標。他們在軍售上所做的就是制造滿滿當當的日程。”
布萊爾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使用各種理由拖延對臺軍售的行家里手。
他說:“批準這些軍售‘永遠都是時機不對’。我們在與臺灣敲定協議,而布什要前往中國出席奧運會(搜狐聯想2008奧運、聯想官網),接著是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到時又來個其他會議,很快他們就把整個日程排滿了。這樣一來,對臺軍售永遠都是時機不對。”
住在臺北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黃介正說:“中國越來越善于使用魅力攻勢,使臺灣很難在華盛頓開展外交。”
黃還對中國和臺灣對未來預期的差距提出了警告。“中國認為統一是臺灣命中注定的。而我們認為,民主和諧是中國命中注定的”。
從黃的警告中,我們看得出來,在兩岸關系逐步靠近時,臺灣擔心中國會犧牲臺灣的民主原則。
中國引導美國官員如何與臺灣打交道的方式已令不少臺北人士擔憂。臺北中華歐亞基金會執行長林中斌說:“北京有意增加與華盛頓官方接觸。”
林表示,從2007年6月到2008年2月,美國國務院12次屈從于中國的壓力,警告臺灣不要進行入聯公投。
布萊爾表示臺灣要想與北京談判成功,就必須保持強大軍力。他于6月底率領美國軍事代表團觀摩臺灣“漢光演習”。
布萊爾說:“中國認識到,合作的好處大于威脅,因為軍事威脅幾乎肯定會引起反彈。所以他們認識到用‘蜜’的效果要遠遠大于用‘醋’。”曾幾何時,北京被臺北激怒時就會“大發脾氣”。許多人把中國的外交手段比作一只參加茶會的大猩猩的作派。
布萊爾說:“現在,這只300磅的大猩猩涂上了口紅,換上了優雅的小禮服。這是玩笑話,但我是認真的。”
他表示,隨著中美關系不斷改善,華盛頓出現一種趨向,認為不要對臺售武以免挑釁中國。他說:“我們必須作出調整,走在他們的外交的前面。這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作者溫德爾•明尼克,汪析譯)環球時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