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5月27日報道 美國《時代》周刊5月22日發表題為“被喚醒的中國”的文章說,人們對普通中國人更有信心了,信任他們擁有建立一個更具美德的社會的能力和責任感,以及促使政府給予其權利這么做的意愿。這種改變是根本性的。
充滿希望士氣高漲
通往中國5月12日地震震中附近小鎮——映秀鎮的公路上滿是大坑,路上還有被砸爛的卡車和巨大的石頭。但是,這種情形沒有嚇倒兩位朋友,他們乘火車、坐汽車、最后步行來到這里幫助汶川地震的災民。他們穿著印有“我愛中國”的上衣,堅定地走向了地震災區的中心。
28歲的吳向平(音譯)是從北京一家廣告公司請假后加入賑災工作的,他說:“我們中國人越來越團結。因為這次事件,國家的士氣也高漲了。”
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在感嘆:中國原來是這樣!他們這些簡單的觀察帶著一種希望和自傲的感情,集中代表了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在過去兩周里感悟到的一切。
對中國人更有信心
令人深思的是,這個國家展現出一副充滿悲憫的畫面,這可能是以前預料不到的。千百萬的中國人排起長隊,捐出錢、食品和衣物。數萬人請了假,離開他們的家人沖到災區幫助他們的同胞。幾天之內,該國原來不習慣慈善事業的私人企業捐出的資金超過10億美元,而且還在增長。大多數志愿者都是第一次活動,很多人說,他們將來愿意為社區做更多事。
整個中華民族突然間意識到,在20年的經濟繁榮中,他們改變了多少,以及一些改變是如何朝好的方向發展的。當然,當國家狀況不再那么緊急時,中國將回歸其熟悉的方式。但是有一種根本性的東西改變了。
懂得哀悼懂得給予
這場危機中的最重要一刻是5月19日下午2點28分,地震后的整一周。全國停止了三分鐘。這場全國性的悲情宣泄讓人們不再相信中國缺乏“公民精神”這種觀念。
在幾周的時間里,中國讓人們看到,這里的人民不僅懂得如何哀悼,而且懂得如何給予。善款不僅僅來自私人企業和富人,很多捐款的人是窮人,他們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媒體報道成熟自由
國家媒體報道志愿者工作的熱情與報道12萬解放軍和武警救援工作的熱情一樣大。這次報道的成熟度與自由度令人吃驚。
救援行動中最受廣泛贊譽的是政府反應的速度和規模。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地震后的兩個小時內,就坐上飛機去了災區,在隨后的4天里,中國的電視不斷出現他的畫面,他動員救援力量,幫助幸存者,甚至哽咽。
一則典型的網上留言寫道:“我看見溫總理在災區的畫面后忍不住哭了,有這樣好的領導人,我感到很安全。” (本文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