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書記清理黨報版面 政要活動不讓上頭版
重慶市去年年底出臺的一份文件,在全國首開先例。文件強調,“要騰出大量頭條的版面和時段用于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報道”。文件要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動以外的常規性調研活動,《重慶日報》二版刊發消息,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000字;廣播、電視報道不上頭條,長度原則上不超過3分鐘。
本網就這一事件在第一時間電話連線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力丹,以下是連線實錄:
主持人:您對重慶
市這一規定如何看待?
陳力丹: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了。其實早在2003年3月28日,在胡錦濤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曾經討論過《關于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的意見》,里面就規定“中央領導同志出席部門召開的會議,一般不做報道。中央領導同志題詞、作序、寫賀信、發賀電、參觀展覽、觀看演出、給部門或地方的指示或批示、出席地方和部門舉辦的頒獎、剪彩、奠基、首發、首映等儀式和接見、照相、聯歡、探望、紀念會、聯誼會、研討會等活動,一般不作公開報道。除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會議外,會議報道不應把中央領導同志是否出席作為報道與否和報道規格的惟一標準,不應完全依照職務安排報紙版面和電視時段。”但這個文件出來之后,大家一直都不執行。
主持人:您認為不執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陳力丹:不執行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這跟我們部分地方領導的“官本位”思想有關;
其次,中央那個文件是主要是針對中央媒體,比如新華社等,但也執行得不好,《意見》雖然也要求“地方黨報關于地方領導的報道規格,不得簡單比照中央領導”,但實際上對于地方媒體,當地各級領導的報道還是少不了。
再一個,從媒體來說,媒體不愿意執行這一中央文件是害怕犯錯誤。其實媒體老總也都不愿意這么干的,但害怕萬一沒有把領導新聞放在頭版就會犯錯誤,他們是抱著一種保烏紗帽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主持人:黨報頭版必須刊發黨政領導活動的做法,是如何形成的?
陳力丹:其實,在黨報的頭版必須刊登政要的活動,這并不是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來的傳統。大家去看一下50年代的《人民日報》,毛澤東、周恩來的活動一般都放在頭版的右下角,圖片很小,字號也跟“簡訊”的字號差不多,除非是很重大的訪問,才會放在頭版頭條。當時完全是按新聞價值來選取頭條的,根本不存在以領導職務的高低安排版面一說。
(在報紙的頭版頭條必須出現領導活動)是“文革”時期遺留下來的作法,“文革”之后有所淡化,但沒有消退。有些領導不僅在意頭版是否刊登他的活動,還在意位置的高低,配圖和字號的大小,這其實是非常不對的。
主持人:您個人是否看好重慶的這種做法,它能否堅持下去成為常規?
陳力丹:早就應該這么做了,重慶這一次的做法并不是什么發明,只不過是貫徹了中央的精神而已。不管怎么樣,在省(直轄市)一級我還沒有聽說過有政府主動做出這樣的表態的,雖然早有文件,但在中國這種環境下,執行起來還得靠當地領導人的開明。希望重慶的做法能給其他地方提供榜樣,并能夠形成氛圍。 (文/圈圈)
陳力丹簡介:
陳力丹, 1951年生,籍貫江蘇省南通市。1973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學習,1978年畢業后在《光明日報》任編輯。 1978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學習,1981年畢業并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工作。2002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工作,現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學、輿論學、世界新聞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