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本報主筆 邱永崢) 最近,正在興建中的中國長白山機場居然引起了韓國部分媒體的“特殊興趣”,說什么長白山機場“壞了韓國的圣山 ”,懷疑機場有“軍事用途”。那么,韓國部分媒體究竟是怎么說長白山機場的?長白山機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韓國記者“實地探訪”
8月14日,韓國《朝鮮日報》刊出了該報記者崔淳浩發自中國吉林省松江河鎮的報道。 在題為《中國在白頭山修建機場》的報道中,崔淳浩如是說:“中國正在白頭山(中國名稱‘長白山’)西側山腳下的原始森林建設機場。從白頭山天池入口的南門附近,向白山市方向乘車前行約20分鐘,就可到達吉林省撫松縣的施工現場。為了長白山的開發,于上月11日開工的機場建設現場上,已經推掉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沒有警告這里是施工現場的牌子或石碑,只是在不斷搬運泥土的拖拉機上飄揚著寫有‘百年大計’的紅、黃和綠色旗子。正在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人們大部分都穿著軍服。……身穿軍服的施工人員對記者說:‘這里是中國的土地,而且距離自然保護區域有9.4公里遠。’強調屬正當工程。
“韓民族的圣山——白頭山正從一角開始倒塌,但北韓(朝鮮)無能為力,南韓(韓國)又鞭長莫及。”
韓對我長白山“情有獨鐘”
像《朝鮮日報》這樣的報道并非個例。今年7月31日,韓國《東亞日報》刊出該報記者趙梨榮的報道,標題更加聳人聽聞:《中國已將白頭山據為己有?》。
趙在文中說:“中國政府正忙于展開想讓人將白頭山視為‘中國國土’的工作。”
趙文還引用香港《文匯報》7月30日的報道說:“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將白頭山指定為中國的生物圈保護區,1986年,(中國)國務院將白頭山指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直對其管理。”
長白山機場建設完全透明
韓國國內的一些學術團體也在長白山問題上做了不少文章,但許多都是猜測與臆想。
就以長白山機場建設為例。中國媒體對此已經有詳細報道,對機場的建設工期、進程、性質和用途都有充分的說明。
打開中共吉林省白山市委組織部的長白山網站,就能看到2005年白山市政府新聞辦的有關機場建設說明:“(2005 年)7月26日,新建長白山民用機場項目經國務院審查通過,8月29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準了新建長白山民用機場立項。機場性質為國內支線旅游機場。……工程估算總投資30980萬元,由國家民航總局和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共同投資。機場建成后,由地方經營管理,國家民航總局實行行業管理。9月2日,國家林業局簽署《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同意長白山民用機場占用松江河林業局經營范圍內國家所有重點林區林地146.22公頃。……長白山民用機場建成后,將對我市旅游資源的開發具有重大的意義,將使長白山旅游事業有一個質的飛躍。”
此外,今年7月18日的《中國環境報》也以《長白山機場建設重環保》為題,對機場建設的環保工作進行了詳細報道。
上述報道都談到了機場的民用性質。反觀韓國部分記者的“實地踏訪”,其中有關“穿軍服”的施工者的細節描寫,似乎有意讓人產生聯想。實際上,韓國記者可能不明白,不少中國建筑工人都喜歡穿迷彩服這樣的耐用、耐臟的“軍服”。另外,長白山機場建設項目招標單位也非軍事工程部門,而是民間的建筑公司。至于機場的性質與用途,中國官方網站已有詳細報道和解釋。在環保方面,機場建設方也有一系列的措施予以保證。可惜,韓國記者似乎沒看到這些。來源: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