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時事新聞>>焦點>>正文 |
捏造“太空珍珠港” 美情報員翻譯差致誤解中國 |
(2006-6-26 7:09:34)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新華網 打印本頁 |
|
|
美媒體載文反思,美國賴以制定對華決策的情報信息往往錯誤百出。由于“語言技能和對地區事務的精通尚未受到足夠重視”,美國情報人員往往犯下翻譯錯誤,改變信息。另外,他們經常主觀地選擇情報,將小報報道、論壇帖子等不具權威性的信息作為情報來源。結果,錯誤情報日積月累,積重難返,加劇了中美相互猜疑。
克林頓總統1998年訪華的高潮是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演說現場直播所用的同聲翻譯由美國自己提供——這是美國總統首次直接對中國民眾發表講話。通過電視觀看演說的美國評論員認為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功。但在中國,克林頓的演說一結束,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就向觀眾表達歉意,因為美國人“翻譯的中文不倫不類”。雖然演說詞的翻譯在意思上到位,但表述拙劣,容易造成誤解,堪稱失敗的翻譯。
近10年以后,盡管美國和中國還在苦苦尋求彼此理解,但兩國之間的相互懷疑和誤解仍頻頻見諸官方文件和政策聲明。五角大樓2006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提出警告,稱中國擁有與美國進行軍事競爭的巨大潛力,其軍事技術足以抵消美國傳統軍事優勢。
該報告只是美國政府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技術實力表示擔憂的一連串報告中的最新一個。然而,這類報告常常錯誤百出,使提交給國會和傳達給美國公眾的信息的可靠性被打上問號。撰寫這份報告的分析人員所收集的資料源于翻譯糟糕的文獻和不可靠的中國媒體報道。他們經常未能將來自更可靠的公開的中國信息納入考慮。這種對資料的選擇經常偏頗地支持了流行的對華看法。
這些報告以及美國軍方就如何應對他們所謂的中國威脅而提出的建議,成了中國的分析家們的讀物。那些讀過報告的中國的分析家隨后撰寫他們自己的報告,并在刊物上發表,這些文章又成為美國的分析家的讀物。就像儲蓄戶頭上的“利滾利”,錯誤情報造成的結果日積月累,導致小問題迅速成為大誤解,最終積重難返。其結果是,兩國之間的猜疑日益加深,雙方對解決造成分歧的安全問題的合作失去真正興趣。
·“太空珍珠港”?
2001年,美國國家安全太空管理與組織評估委員會發布報告,認為“中國軍方正在發展在未來高科技太空戰爭中擊敗美國的方法和戰略”。該委員會對可能的“太空珍珠港”事件提出警告。
這些擔憂也許是合理的,但該委員會用來證明其看法的資料卻有問題。在提出“美國弱點的警示”時,該委員會引述一家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稱,“對那些無法借助坦克和飛機贏得戰爭的國家來說,攻擊美國的太空系統或許是一個不可抗拒的選擇。”使用這則報道的評估委員會給人造成一種印象,似乎上述報道是中國政府的官方聲明。事實上,那家媒體同時還是一家擁有從時尚到時事等許多雜志的商業企業。委員會所引述的報道就出自該媒體所屬一家雜志的文章。這篇文章由一名低級別軍官撰寫,并非中國政府的政策聲明,文中探討的弱點與太空戰爭毫無關聯,并且也未提到所謂的“太空珍珠港”。
而且,該文在指出所有美國的“戰略弱點”時,其評估根據恰恰來自美國的資料,包括五角大樓1997年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前國家安全官員的講話、一份未命名的1998年美國空軍報告等。
這就像孩子們玩的打電話游戲,話傳到最后已面目全非:太空委員會引述中國低級別軍官的文章作為報告依據,而后者又是引述美國的資料撰寫成文的。這樣一來,委員會的報告將對自身軍事弱點的評估當成了中方原創的軍事觀察和意圖。
·小報消息
可笑的是,就在美國敲響“太空珍珠港”警鐘的同一個月,香港一家媒體發表文章稱中國正秘密研制一種反衛星武器。據說這種小型的尖端裝置能附著在衛星上將衛星摧毀。隨后,五角大樓在其2003年和2004年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中提到了這些文章。
對這些文章進行高級搜索,會發現它們都源于中國安徽的一位軍事發燒友寫的一篇帖子。在寫作這篇帖子時,這位發燒友似乎只是使用了有關中國民用衛星的公開資料,再加上自己的主觀評論,于2000年10月份在個人網站上張貼了這篇有關中國反衛星武器的文章。那家香港報紙一字未改發表了這篇網上帖子。美國負責監視國外媒體的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把上述香港報紙的文章翻成英文,并交給了情報部門。
五角大樓的分析員本應追蹤到文章的原作者,在考察消息的可信度方面,他們也應注意到,發表上述文章的那家香港媒體為增加發行量已改變了原有的辦報風格。在報紙發表那些文章的時候,它早已成為一份街頭小報了。
·字詞游戲
糟糕的資料選擇、誤傳、誤釋并非美國情報部門處理源于中國的情報資料時僅存的問題。2005年3月,美國國家空中和太空情報中心在其題為“對美國太空優勢的挑戰”的報告中引述了來自中國的資料,但譯文明顯與原文意思不符。
該報告的引述稱中國正積極研制反衛星武器:“中國將密切跟蹤國外先進衛星技術的發展,緊密關注太空軍事利用上取得的進展,同時積極研制反衛星系統。”國家空中和太空情報中心的譯文存在嚴重錯誤。它將中文里的“應(該)”翻成了“將(要)”。事實上,從文章可以判斷出,作者認為中國尚未在反衛星研制一事上做出決定,所以只是該文作者對此提出建議。
國防部在其2005年1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承認,“語言技能和對地區事務的精通尚未受到足夠重視”。在這些技能受到重視之前,美國的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他們讀到的有關中國軍力和意圖的評估其實迷失在了翻譯之中。(摘自《原子科學家公報》5—6月號,原題:迷失于翻譯中,作者格雷戈里·庫拉奇,汪析譯)(來源:環球時報)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